杨皓哲
吉林体育学院
摘要:“十四五”计划目标提出要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同时伴随“双减”政策的实施,体育类活动延伸至课后服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课后体育服务概念入手,回顾了我国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历程: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以国外的发展路径和独特见解为我国发展课后体育服务提供经验参考。同时,研究认为我国中小学阶段课后体育服务存在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家长体育旧观念桎梏、所谓主科副科偏倚明显的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三大解决路径:1)联合社会资源,扩充师资力量;2)提升硬软实力,降低运动风险;3)加大体育宣传,提倡全面发展。
关键词:十四五计划双减政策课后体育服务体育师资全面发展
Research on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Yang Haozhe
Jilin Sports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goals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ut forward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young peopl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extension of sports activities to after-school service ushered in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Starting with the concept of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 in China: the embryonic stage,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improvement stage,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unique views of foreign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fter-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ervi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weak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shackles of parents' old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bvious bias of the so-called main and minor subject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study proposes three solutions: 1) combine social resources to expand the teacher force; 2) Improve hard and soft power and reduce sports risk; 3) Strengthen sports publicity and advoc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14th Five-Year Plan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chool after-school service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 dilemma path
前言
近年来,青少年儿童普遍面临着缺乏体育锻炼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近视率和肥胖率的逐年提升,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教师育人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24日印发《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有效减轻义务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一词也由此衍生而来。同时,《意见》提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至此,我国青少年儿童教育事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
为响应国家号召,我国多地省份中小学积极开展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作业辅导扩充到了包含体育、科学、阅读、艺术鉴赏、心理游戏、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然而,目前我国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仍然存在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亟待改善。为此,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发展过程,探讨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难以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双减”背景为促进我国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1课后服务内涵及现状
1.1 课后服务内涵解构
目前,我国课后服务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后延时服务,它是由国家政策支持、政府主导、学校主办的课后服务。另一种是校外培训服务,多见于校外成立的培训辅导机构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第一种形式--课后延时服务。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课后延时服务”首次被提出,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放学时间和企业下班时间不同所导致的一系列学生家长对接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和环境不断变化,我国家庭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这些“家庭”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及时在正常教学课程结束后接送孩子,而造成学生放学后出现“无人看管”的尴尬局面[]。为了缓解因“儿童散学归来早”所产生的“三点半现象”,避免在放学后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同时也为加强学生体质,国家提出要以学校为主体,为有需要的中小学生提供课后体育延时服务。
1.2 课后服务及课后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
第一阶段:课后服务萌芽阶段。我国最早的课后服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它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当时家长的工作时间与学生的放学时间相互冲突,为了解决家长们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部分中小学就开设了延堂课,“晚托班”一词也就从这个时候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后来,有人通过“晚托”看到了其中的利润,就尝试着在社会上开办了课外补习班,也有人在学校周边的居民区开办了“晚托班”。而我国最早的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因为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为了提升青少年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就赞助开办了1192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些体育俱乐部的创办也为我国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发展打下了根基。此外,为了解决“三点半现象”这一问题,上海市居委会率先开展了儿童托管服务。后来随着营利性“晚托班”的出现,各个体育俱乐部也相继开设了以体育为主的,锻炼儿童身体的“晚托锻炼活动”。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课后服务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主体,有学校也有社会开办的,其目的更偏向于对学生的看护。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集体补课;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禁止校内展开有偿看护服务。《实施意见》的发布使得校外培训机构大批涌入市场,课后体育延时服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随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印发,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培训服务行业也迅速崛起,课后体育服务丰富了托管服务项目内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选择;2015年教育部颁布《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这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使得校园有偿“晚托班”的发展遭受打击。为了能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还顾及解决“三点半现象”问题,我国中小学校逐渐发展出两种类型的课后服务,一种是费用由政府、学校和家长三方共同分担的收费式课后延时服务;另一种则是完全免费的公益性课后延时服务。为了减轻家长经济负担,2015年石家庄市出台《关于展开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意见》),《意见》提出“不得将托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不得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严禁将托管活动委托给校外培训机构”,但是经试验期测试,学校体育托管服务质量不增反降,一方面课后体育服务在孩子看来是一种课时延长,况且课后体育服务没有考试的压力,因此孩子在学习态度上没有那么重视,甚至存在逆反心理,另一方面这类免费服务无法刺激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基于此,家长们更愿意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托管服务。这一阶段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校外培训机构逐渐成为提供服务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机构涌入也出现了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统一等问题,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的经济支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7年教育部针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发展出现的问题,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课后服务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同时也明确指出学校才是开展课后服务的主体,至此我国校内课后延时服务迎来“回春”发展。2021年《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的颁布,更加强了学校作为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主体地位,对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进行了规范和整改。在这一阶段,学校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角”身份重返大众视野。目前,我国多数地区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了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包括足球、篮球、跳绳、田径、轮滑、象棋等多样选择的活动内容,但开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更有管建民等政协委员在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资金投入、课程开展、赛事安排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导致多数中小学校尚未充分做好开展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准备”。如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体育服务发展,如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体育服务,仍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图1:课后延时服务演进历程汇总图
1.3 课后服务发展域外特色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课后服务仍处于一个相对稚嫩的阶段,发达国家对于发展课后服务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第一,为了完善课后服务这项公共福利,很多国家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等保障体系。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定并实施了“学龄儿童社区托管法”(SACCCA)[],政府在1998年又将“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列入《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之后在2002年和2015年对《初等和中等教育法》进行修订和再授权[],随着制度保障的不断完善,美国的课后服务也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内容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如:法国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指出课外活动中心不能提供课程学习,应在日常托管和午餐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英国将音乐、表演、手工、外出参观等项目一并增加到了课后服务中,通过多样式的活动来取代单纯的作业辅导,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后服务,促进课后服务的发展。第三,发达国家在关于师资队伍建设上,也有极其严格的选拔标准。如:加大拿部分地区就将完成儿童发展课程培训的教师分为三个等级,并且各机构的教师(等级)成分要按照机构的成立时间来逐年提升[];日本对于“放学后儿童支援人员”制定了九条标准,从业人员至少完成其一才可参与工作,并且日本会对从业人员开展定期研修活动,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此外,这些发达国家对于本国课后服务的经费来源、活动场所、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其发展特色,虽然各国出现的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不一致,但这些实践经验能为我国课后体育服务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参考。
2 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
2.1 人才缺口:师资力量薄弱限制体育服务发展
体育类教师是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目前我国课后体育服务师资力量匮乏,大多数中小学的课后体育服务都是由本校体育老师一手负责,但体艺类老师的人数远不及主课老师,学生多老师少,导致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主课老师代管代教现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数仅653055人,全国体育教师数量上存在巨大缺口[]。根据国家规定和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所需要的体育老师综合计算,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缺乏体育老师人数高达52万余。师资力量薄弱致使体育老师们在高效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难以有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课后体育服务之中。当前,我国课后体育服务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1)很多地方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状,体育等副科教师编制都被主科教师占用[]。(2)体育教师入职门槛高,很多有专项能力的运动员因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学历达不到入职教师要求标准而放弃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行业[]。(3)体育教师经济收入与精力支出不成正比[]。师资力量的不足是课后体育服务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这是我国多数中小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地方应根据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没面临的问题,尽可能通过多样化的人才政策完善教师队伍,以推动课后体育服务的顺利开展。
2.2观念桎梏:运动事故或降低学生参与积极性
运动损伤是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特别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规则意识薄弱,主观认知不全面,加上农村学校硬件不完善、医疗救护资源匮乏等问题,近年来体育伤害事故频发[]。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方面仍处于发育阶段,从主观上看学生自身认知不足但充满冒险精神,风险意识不强但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体育项目规则不了解,再加上学校体育设施未定期检修,体育教师不负责等客观因素,导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概率较高。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直接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受伤严重的学生或无法进行正常学习和生活。(2)运动损伤忧虑心理降低学生再次参与该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3)家长主观否定体育活动优点,放大体育运动风险,不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学生的参与性降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中小学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中,学校和家长应当有“未雨绸缪”的准备,而不是发生意外后才拿出“亡羊补牢”的态度。加强教师责任心、广泛普及运动安全与运动损伤急救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运动安全意识,降低运动事故发生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2.3 学科偏倚:主科地位牢固消弭教师组织动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观念在全社会的认可度较高,但在应试教育面前也不可否定“分数至上”观念在家长心中依然根深蒂固,家长口头指出分数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但行动上仍以期末分数作为评判孩子学习能力和态度的主要标准,社会上也仍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分数(学历)仍然是一个人进入一个更好平台的“敲门砖”。因此,对于占绝对话语权的主科来说,其地位是不会轻易被撼动的。主科地位的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教师组织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的动力:(1)学校及校领导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升学率”,领导们会忽视体育的重要性,而领导们的态度决定了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趋势[]。(2)教师方面:主课教师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成绩,会主动提出占用体育活动时间。同时,部分体育教师存在职业认同感低的问题,认为体育课是副科,反正上级领导没有要求,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9]。(3)学生方面:学生体育意识薄弱,在分数压力面前,不少学生还是想抓好主科的学习,不注重体育的发展,再加上电子产品的出现,电子产品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学生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全面发展更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一味地“苦读书”、“读死书”或许从某种程度上切断了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和生存适应能力。“劳逸结合”更能让学生有一个更高效率的学习,“分数”不是衡量一名学生好坏的标准尺度。
3我国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路径
3.1联合社会资源,扩充师资力量
目前,全国在编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比例高达91.7%,但因为教师教学时长延长、教学精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课后服务始终达不到预期的高质量水平[]。要有高质量的课后体育服务,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人才保障。学校作为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者,应当联合社会资源,尝试多元化选择,将社会各类体育人才纳入课后体育服务教师队伍:(1)退役优秀运动员。退役优秀运动员从小接受过良好的系统性的专项训练,在技术和实战经验上有很大优势,退役运动员参与学校课后体育服务,不仅能吸引学生来了解更专业的体育知识,还可以及时发现训练时的不足之处,面对一些常见的“训练伤”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好保护。(2)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体院”学生本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后备力量,院校学生在年龄、性格、社交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更好地融入到中小学生群体中,有利于帮助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同时也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对于大中专学生来说,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更是一种宝贵的实习经验。(3)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教师。作为以营利性为目的的体育培训机构,其培训讲师在多方面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学校与有资质、有能力的校外培训机构合作,能在缓解学校教师压力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4)本校退休体育教师。本校退休体育教师在时间上更加充裕,对于本校的硬件设施更为了解,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更好的完成本校课后体育服务要求。
3.2提升硬软实力,降低运动风险
体育需要速度和激情,运动受伤从概率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们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课后体育服务中的运动损伤事故。一些中小学会采用减少学生的体育运动频率或者干脆摘除“高危”的体育项目的办法,虽然短时间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来看这种“因噎废食”的举措不但减少了学体育锻炼时长,也削弱了学生体质,出现“好日子弱孩子”的严重问题[]。如何从根本减少运动事故的出现,杜绝安全隐患,是学校乃至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想要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就应当提升学校自身的软硬实力:(1)规范教师教学思想。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施教者,应当起到保护学生的带头作用,从前期的规范教学动作,到中期的纠正训练错误,再到后期的总结训练结果,都需要教师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置首位,让学生安心地享受享受课后体育服务。(2)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多数运动事故的发生都因为学生自身麻痹大意,中小学生对身体结构和体育项目的认知不足,过分自信或信心不足导致学生在完成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致使运动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既要让学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应急处理办法,能在遇到危险的第一时间做好防护,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3)完善器材设施质量。学生在参与运动训练的过程,除了人为的保护外,运动器材的辅助也极为重要。学校应当定期检查校内的体育运动器材,如保护垫的完整程度,运动器材的生锈程度,操场球场的地面损害程度等等,硬件设施的完善,才能更好保障学生的安全,促进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4)购买相关体育保险。近年来,因学生在校运动受伤造成的经济纠纷案件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购买相关体育责任险,能通过极少的钱来保障学生的安全,稳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呢?
3.3 加大体育宣传,提倡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仍普遍存在对体育宣传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体育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导致老师、学生、家长对于体育这门学科存在一定的思想偏差。学校应从多方面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倡导学生全方面发展:(1)从分数上入手,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1995年将体育以满分30分计入学生中招升学总分,2013年增加到50分,2016年再增加到70分。现如今,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再次迎来改革,拟从2024年起,体育总分值由70分提高至100分。分数也是一种宣传手法,如今孩子教育升学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体育分数在升学考试占比中不断增加,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可以借此作为宣传的切入点,加大体育知识和健康意识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对体育学科偏见有所改变,正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2)从形式上入手,体育宣传不应当只注重表面工作,宣传标语和宣传讲堂等形式的宣传手段不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可通过开展新型项目趣味校运动会、亲子篮球赛、体育知识班级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融入到活动中,真正做到“体育宣传到人”。(3)从组织上入手,体育教育的宣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宣传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来落实该项工作。领导的重视有利于带动宣传工作的开展,同时工作计划的安排更有助于体育宣传的完成。
图2: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现实困境与路径示意图
4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对于学校教育提出的规划方针和“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压力,重视青少年健康发展问题。贯彻落实课后体育延时服务,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对坚持“健康第一”原则和中小学生体育教育都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本文陈述了我国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产生和演进历程,课后体育服务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运动事故顾虑、主课地位牢固等现实困境,导致其无法顺利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学校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组织者,应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扩充教师数量、提升软硬设施实力、宣传体育价值等手段来推进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最终丰富我国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期望社会各界能在我国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初期加码加力。建议地方能合理利用社会体育场所,将室外操场、室内体育馆等大面积场地在没有活动安排的同时,供学生免费使用。建议大众媒体能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在农村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上,让课后体育服务不能只在城市中发展得如火如荼,偏远地区的孩子也应当有享受健康锻炼的权利。建议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编制如“眼保健操”这种大众统一且实用的广播体操来规范学生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们积极阳光的健康锻炼。我国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同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勇.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2]马健生,邹维.“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学校多功能视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40(04):118-125.
[3]屈璐.我国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嬗变及展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4):14-19.
[4]肖永平.体育培训指导[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 Thiel,K. S.,McCroskey,J.,Marquart,D. C.. Program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school agechild care:The California experience[J]. Child and Youth Care Forum,1988,17(1):24-35.
[6]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SEA,as amended Legislation[DB/OL].[2018-03-25].
[7] Administrator of the Yukon. Child Care Act[DB/OL].[2018-09-05].
[8]武欣.小学教师校内课后服务现状及改进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9]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10]潘建芬,胡峰光,徐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缺失的归因分析与“开源”配齐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5):39-40.
[11]陈清.基于教师职业定向的湖北省退役运动员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1.
[12]孙卫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困境及其原因分析——基于职业生存状态的调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06):46-50.
[13]尹海,曹英.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成因、追责与防范[J].教学与管理,2021(21):111-114.
[14]褚晓佳.甘肃省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案例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15]吕先红.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03):55-56
[16]郭冠群.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中“焦点问题”的质性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17]靳晓燕.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N]. 光明日报,2022-01-18(014).
[18]雒雨,张恩利.我国中小学体育课运动伤害风险防范研究[C]//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81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