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王健老师课题组致力于研究低维超导和拓扑材料的量子输运性质。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平凡”研究,王健教授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非凡成就,提升了我国量子材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王健教授
王健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潜心学术,在量子材料研究领域创造出非凡成就。记得近一次与王健教授见面是在2019年的物理年会上,简单的寒暄,谈论了他正在做的工作以及科研设备的工作状态,王健教授依然十分儒雅、平易近人。这样一位看起来平凡的学者却已是创造了非凡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王健教授2011年入选 “青年千人计划”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回到国内任教。2012年入选科技部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负责人。2012年获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2015年获第二届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入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019年荣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科学技术)青年科学奖。如今王健教授已经成为国内量子材料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
创业维艰
近几年来量子材料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研究领域,我国的科学家在量子材料研究上也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几年之前情况还不是这样。2011年王健教授回国时国内的量子材料研究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整体上我们仍处于追赶阶段。由于当时科研经费紧张,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王健教授几乎将所有的科研经费都用于实验室的建设。2012年16T磁场强度50mK低温的PPMS系统落户王健教授的课题组,成为当时课题组里为昂贵的实验设备。至今还能看到课题组网页建组初期的新闻栏里那条“16T加场成功并测量了拓扑绝缘体薄膜……”,犹能感觉到这个设备的弥足珍贵。在学术交流方面,王健教授积组织、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提高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活跃度和国际认可度。虽然学术成果也有被著名期刊拒绝的经历,但是脚踏实地的王健教授始终相信只要做出好的成果,终就会被认可。
天道酬勤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5年《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王健教授与合作者的创新学术成果,在二维超导材料中发现了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Science 350, 509 (2015)),并被Science的“观点”文章重点介绍。随后课题组又对这一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都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回国的这几年里,与我当初的学术目标又近了一步。很高兴在北大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能带领学生做出国际的科研成果,希望不远的将来我的研究组和实验室能与国际好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媲美。”这是王健教授以前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取得这样的成就已然是“人生达到了巅峰”,王健教授却并未沉浸于“享用”这些成果带来的荣誉。而是要求自己和学生越是取得成果越要踏下心来做研究。
超越自我
随着量子材料领域研究的深入,诸多研究方向也都遇到了“瓶颈”,一些理论的验证对实验的精度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高,很多人说很多研究方向或许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王健教授专注于日复一日的“平凡”研究,为超越这个“尽头”蓄积力量。时间没有让我们等太久,2019年《Science》发表了王健教授与合作者的重要成果,该工作在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次完全证实了反常(量子)金属态的存在,被Science的“观点”文章重点介绍。从一个“巅峰”到另一个“巅峰”用了4年,王健教授用他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非凡。回国至今王健教授在低维超导和拓扑材料的量子输运方面取得了诸多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ysics、Science Adances、PNAS、Physical Review X、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作为知名科学仪器制造商,我们很荣幸能够为王健教授在量子材料研究领域的探索提供先进仪器和优质服务。同时,也很高兴看到王健教授每年都有很多重要的成果发表,期待着王健教授能够带来更多的“巅峰”,为我们诠释什么才是非凡的人生。
科学研究是星辰大海,它属于每一个热爱科研的人,它有时风平浪静、清澈蔚蓝,有时狂风骤雨惊涛骇浪。但王健和他的课题组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船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我们也祝愿每一位热爱科研的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扬帆远航,一帆风顺。
2020年的春节即将来临,无论大家在过去的一年是收获颇丰还是心有不甘,新的一年祝大家都能成就非凡,活力满满。
王健教授课题组链接:http://www.phy.pku.edu.cn/icqmjianwanggroup/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