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电缆的原理是什么?
编码电缆是在八十年代初世界上为解决炼焦、仓储、堆料场的移动车辆的地址检测和相互通信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用技术,中文也有称为诱导母线技术。该项技术是针对工业生产上大型移动机械的自动化而研制的,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该项技术在1997年后开始在国内研制成功,并成功的用在焦炉四大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其他工业大型控制系统上。
编码电缆位移传感器以相互*近的扁平状的编码电缆和天线箱之间的电磁耦合来进行通信,并在通信的同时检测到天线箱在编码电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
编码电缆由电缆芯线、模芯和电缆护套构成。电缆芯线有两种,即基准线(R线)和地址线(G0线-G9线),准线用于基获取标准信号,地址线用于检测地址。各对地址线按不同步长规律编排,每隔一定长度(步长)交*一次,设编码电缆的小步长为W,则G0、G1、G2…G8、G9步长分别为1W、2W、4W、8W…256W、512W,基准线R在整个电编码电缆段中不交*。
利用简单的单匝线圈的感应原理,当移动站的天线箱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时,在天线箱附近会产生交变磁场,由于天线箱离编码电缆很近约80毫米,故编码电缆近似处在一个交变的、均匀分布的磁场中,因此每对编码电缆芯线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地址线与基准线同相为0,反相为1。这样感应的信息是格雷码排列,永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