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学校将数智化转型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任务,积极加快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人工智能+”的“总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统筹6大布局,强化招生选拔、课程教材、培养模式、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等改革创新,提升研究生知识整合、逻辑思维、信息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领军人才。
实施招生质量提升工程,赋能招生机制革新突破。西北工业大学打造了“四位一体”的招生宣传体系,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录取趋势,摸清学生报考规律,优化招生政策设计,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参观、打造院长直播间等,实施精准宣传。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形成研究生招生选拔全过程智能动态监测、考生画像、智能招生、生源预警、决策支持全业态模式,提供AI咨询、导学匹配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范式转变。
实施教学改革创新计划,赋能培养效率提升。强化科学思维主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AI+知识图谱”课程学习体系。学校已支持建设数智课程73门、数字化教材5部,人工智能相关综合改革项目1项,通过建设“工大图谱”研究生数智化课程群,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借助校内电子资源自有数据库,实现AI助教智能问答和知识点辅助解析,基于智慧课程的伴随式数据采集,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进行评估、反馈。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AI+”国防特色系列教材,开发配套的在线视频、虚拟实验和互动学习平台等数字资源,融入AI教学案例,丰富教材形式。
实施创新能力锻造计划,赋能批判思维养成。搭建以“1→0”为牵引的“AI+溯源能力”科研训练链路。基于科研项目,根据研究生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等,通过AI海量数据分析辅助,为其精准匹配合适的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肯定-否定-肯定”的迭代溯源能力,提升其在工程应用与科研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人文素养筑基工程,赋能德才品格融合塑造。提供以发展为目标的“AI+综合素质”多元育人模式,塑造具有三航特色、红色基因、蓝色底色的AI导师,指导学生发展全过程。构建“系统培训+智能工具+协同平台”三位一体赋能体系,导师培训中增加AI技术原理、伦理规范及科研教学应用;开发AI导师助手助力学术热点追踪、学业预警分析等;搭建智能化课题协作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跨学院合作,实现导师队伍AI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形成“AI+三航”特色培养模式。
实施教育治理升级行动,赋能管理效能提升。在全流程研究生教育数据采集基础上,迭代升级教学质量实时监测数智平台,将AI和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入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开发学生画像、导师画像综合分析,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一键生成,通过全过程的可视化数据分析,明晰培养单位学情教情,及时研判问题,打造研究生教育“领导驾驶舱”,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
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营造风清气正学术环境。制定《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申请学位实践成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规定》,明确使用限制,明确标注与声明要求,确定检测与审核流程,严明违规处理办法。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培训课程,从思想层面筑牢诚信防线。
面对“以智启智、以数育新”的新机遇,学校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生态建设,完善组织、政策、经费保障机制,提升资源筹措、整合与利用效率,推动教育范式革新。一方面,依托三航特色与国防背景,探索AI在航空、航天、航海等学校特色领域的垂直应用场景,打造“AI+国防”高层次人才培养标杆。另一方面,以“总师型”人才为目标,贯通“知识学习-科研创新-工程实践”全链条,培养兼具科学思维、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战略领域输送能引领技术革新、驾驭复杂工程系统的领军人才。(文字:殷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