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四届体育论坛武汉 校体购2

北京体育大学2025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5-03-24 13:21 围观0次

学校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设有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程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等7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7个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竞技体育学院、中国足球运动学院等8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部下设体育工程学院(中国体育大数据中心)。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中国奥林匹克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是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3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学校学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及所辖全部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和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体育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第五轮表现优异处于领先地位。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体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新闻学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体育博士专业学位点,以及新闻与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应用心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全国首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国内唯一一家获得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认可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北京兴奋剂检测实验室;有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社科基地、2个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地、1个体育科学学会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体育战略研究院等4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学生1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800余名,研究生3500余名,函授生3000余名。近5年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逾13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体育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干部,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和由国际奥委会授予的“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3任校长钟师统、马启伟、金季春分别荣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2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3项、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27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创刊于1966年,现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权威期刊。《体育运动科学(英文)》(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SSEJ创办于2019年,现为WoS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SCI)数据库收录期刊;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入选2023—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外文刊核心库;2023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国际期刊;“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外文刊入库期刊。

  建校至今,学校已与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161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其中,奥列格·马迪钦(Oleg Matytsin)博士2015年当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202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体育部长。学校先后授予克罗地亚前总理、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Zlatko Matesa)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等7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国际滑雪联合会前主席吉安·弗兰科·卡斯帕(Gian Franco Kasper)、世界冰壶联合会前主席凯特·凯斯尼斯(Kate Caithness)等8人“名誉教授”称号,授予国际奥委会高级顾问吉尔伯特·费利(Gilbert Felli)“客座教授”称号,并聘为奥林匹克运动学部“名誉部长”。学校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院校和欧盟教育委员会“伊拉斯谟+”师生交流项目资助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与竞技体育训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运动科学与健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教育部和科技部立项。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平台,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致力于打造人才高地,为有志于体育报国的天下英才提供优质发展平台,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携手事业发展,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招收类型

  1.师资博士后。由学校各教学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和在站培养,以承担教学、训练任务为主。

  2.科研博士后。由学校各科研平台(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在站培养,以承担科研任务为主。

  二、招收条件

  1.拥护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遵守师德师风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具有开展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身心条件。

  3.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岁。

  4.所学专业须与博士后研究方向相关,或对所报研究方向有足够的学科背景支持和一定的研究积累与研究设想。

  5.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北京体育大学以外的高校或科研院所。条件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6.需全职在校完成博士后工作。

  三、在站时间和薪资待遇

  学校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薪资待遇按全额资助和自筹经费两种方式执行。全额资助重点面向体育学相关学科,薪资待遇不低于16万元/年,另提供博士后租房补贴4万元/年。自筹经费博士后由博士后申请人、招收单位或合作导师通过多种渠道自筹经费,学校不予经费支持,具体可按协议执行。

  四、招收程序

  个人申请阶段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博士后申请人员根据自身专业方向、条件和意愿联系合作导师,向相关教学科研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1.《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申请表》1份;

  2.身份证复印件1份,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1份;

  3.专家推荐信2份,留学归国或外籍博士至少提供1封国外教授专家推荐信;

  4.教学和科研能力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

  按照《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国外、境外、中外合作办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需在进站时或进站6个月内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未按时提交人员应予以退站;社会在职人员辞职做博士后的,需提供原工作单位出具的《辞职证明》。

  教学科研单位考核

  教学科研单位对博士后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综合评议,并对拟招收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没有异议或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提交学校进行复核。

  学校考察和审批

  学校将安排复核通过人员进行体检和综合考察,并依据教学科研单位考核意见及博士后申请人员体检、综合考察等情况,终确定拟录取人员。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北办公楼114室

  联 系 人:梁老师

  咨询电话:010-62989255

  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5年全年有效,如遇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发生调整,按新规定、政策执行。本公告由学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北京体育大学2025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北京体育大学2025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北京体育大学2025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北京体育大学与山东省体育局、德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体育大学10-23
    9月28日,北京体育大学与山东省体育局、德州市政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樊战备,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山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乔云萍,德州市委书记田卫...
  • 北京体育大学举办冠军班学生代表座谈会
    北京体育大学09-25
    9月20日,北京体育大学召开“重温回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研究生冠军班交流座谈会。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出席会议并讲话。活动由党委副书记张锐铧主持。23名研究生冠军班学生结合自身备战参赛经...
  • 北体人的奥运足迹
    北京体育大学08-14
    奥林匹克运动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财富,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景观,也以特有的文化魅力影响着世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也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在当时积贫积弱...
  • 北体学子安琦轩,巴黎奥运夺银!
    北京体育大学08-02
    7月29日,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射箭女子团体赛决赛中,由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安琦轩和队友李佳蔓、杨晓蕾组成的中国女子射箭队以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斗志,为中国队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追平了中国...
  • 巴黎奥运:首金背后的北体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07-29
    北京时间7月27日,在巴黎奥运会射击项目——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金牌赛中,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凭借稳定、出色的发挥,以16比12战胜韩国组合摘得冠军。这是2024巴黎奥运会产生的首枚金牌,也是...
  • 北体女排摘得中国大学生沙排锦标赛桂冠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北京体育大学07-25
    在7月21日举行的第17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决赛中,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学生李函津、汪嘉怡击败卫冕冠军西南大学,夺得专业组冠军,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排球教研室主任赵凯...
  • 北京体育大学第十五届国际武术比赛交流大会在崆峒古镇开幕
    北京体育大学07-15
    7月13日,2024年北京体育大学第十五届国际武术比赛交流大会暨首届崆峒山国际武术大会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古镇开幕。共有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高水平选手参赛。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院长马学智...
  • 北京体育大学举办冠军班学生代表座谈会
    北京体育大学06-21
    图:与会人员观看新闻联播报道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五周年之际,北京体育大学于6月17日召开冠军班学生代表座谈会,重温重要回信精神,交流心得体会,凝聚...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