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育厅近日发布的一则消息,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的心田。他们正式印发了《关于保障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的通知》,这份通知不仅是一个政策文件,更是一份对孩子们健康未来的深情承诺。从这个学期开始,宁夏的中小学生们将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因为他们的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将不低于2小时。
想象一下,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间里尽情奔跑、嬉戏,而课间活动的时间也从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了15分钟。每天,他们还会统一参与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两次眼保健操也将成为他们日常的一部分。这样的安排,无疑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保障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宁夏的教育部门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们不仅统筹调配了学校的师资力量,确保每所学校都能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还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探索起了“AI+体育”的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体育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同时,各地的学校也在积极规划、改扩建体育场地,配足配齐各项体育设施设备器材,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宽敞、安全的运动空间。
而各所学校也没有闲着,他们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学校的空间资源,利用走廊、校园里的“边角料”打造出了一个个小巧而精致的“微场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跳绳、踢毽子、转呼啦圈……这些传统而又充满乐趣的运动项目,让他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不仅如此,宁夏的教育部门还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还能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1至2项专项运动技能。而选课走班、优化课程编排等方式的实施,更是让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宁夏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对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优化。他们将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计入工作量,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纳入绩效奖励范围。这样的举措不仅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