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构建全员参与工作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健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立体多元”招聘模式,打造“成长赋能”就业服务格局,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全员参与工作体系
学校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责任,实施就业情况通报和约谈制度,健全全员促就业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学校主导—部门联动—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落实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责任,发挥院系书记、院长第一责任人的“头雁”作用,与各学院(系、部)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就业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协同推进、齐抓共管。扎实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精准拓展就业渠道和育人资源,2024年校院两级共走访用人单位280余家,开拓就业岗位2700余个;结合毕业生就业实际需求,制定就业促进周活动方案,开展“百日冲刺促就业”系列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就业政策解读和“职通央企”等专场就业指导讲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邀请优秀校友面向学生开展就业育人报告会,依托大型综合双选会、考研复试指导及入伍政策宣讲等,汇聚就业资源,浓厚全员促就业氛围,成效显著。
服务国家战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改革,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机制,实现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三方联动。按照“突出工科优势,强化行业特色,厚植区域需求”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定位,统筹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全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增设新工科“优”专业,在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领域打造新优势,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当前学校工学专业占比达到65%,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潜力学科2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
强化资源协同,健全产教融合培养体系
学校深入实施“双服务提质工程”和《“三个走在前”落实方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济宁市,烟台莱山区、福山区、海阳市,汶上县等10余个市县区开展共建工作,推进科技项目对接工作,与青岛、滕州、苏州等12地市共建引才工作站,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与空天信息大学(筹)、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非学历教育等合作,持续推进与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战略合作,深化与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全面合作,促进科教融汇。学校与山东能源集团、中国铁建重工、芯恩等近百家企业加深校企合作,与山东港口、山东黄金等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近20个。
探索形式创新,完善立体多元招聘模式
学校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聚焦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特别是“十强”产业开展校园招聘。2024年春季招聘开启以来,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招聘会197场,提供岗位共计5.5万个,通过就业网、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2000余篇。创新多元化招聘形式,通过“求职直通车”将学生送进公司、送上岗位,直观了解公司发展和岗位详情,现场洽谈签约。充分挖潜就业资源,建立13个企业HR智库群,细分需求市场和毕业生类别,通过智库群开展简历直推,一对一精准推荐学生就业。举办山东省百校千企促就业人才对接大会暨“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专场招聘会,为省内71所高校及430余家企业搭建校企对接合作平台。
优化分类指导,打造成长赋能就业服务格局
学校前置生涯教育,开放集生涯测评、在线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生涯教育一体化服务软件平台,深耕“学涯领航”和“职涯导航”生涯教育工作品牌,将职业测评、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生涯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助力。依托山东省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聘任30余名专兼职生涯咨询师,用好“第二课堂”,每年开展就业夏令营、家乡名企行、生涯体验周、HR下午茶、友话职说、遇鉴招聘官等精品活动80余场。突出分类指导,实现个性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每年开展就业力提升、考研模拟复试、简历诊断、面试指导、直招军官、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等指导活动180余场,服务学生2万余人次。深入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和基层就业月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追求融入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每年有近百名毕业生参加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张建元、徐越、赵瑞华,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许浩然,全国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侯记川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