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学科特色,以专业配置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承接,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等称号。
做优专业配置,孕育能工巧匠
近年来,学校建立专业动态管理和分类评价机制,现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以及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实现全校34个专业与省“十强”产业匹配度达100%。
学校坚持“根植淄博、面向山东、与时俱进、服务产业、服务就业”的导向,建有“一标杆两骨干三基础”六大专业群布局,涉及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9个大类的34个专业,对接淄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等8条产业链,实现学校专业深度融入淄博市产业链体系。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一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累计培养出3万余名丝绸纺织服装技术技能人才,百余名毕业生成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做强校企合作,对标产业前沿
学校坚持“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建设思路,积极对各区县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增进政校行企间交流合作,合作企业数量达573家,其中深度合作的“链主”企业30家,与上海赛特丝绸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5个,依托“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和470余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与科研基地,积极探索“一个专业一个订单班、一个专业一个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教育教学样态,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在校生生产性实训100%覆盖。
做好数字赋能,重塑教学样态
学校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对接产业高端和发展前沿,强化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实施“丝绸+”专业发展战略,打造时尚全产业链线上数字化虚拟仿真平台,紧跟适应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现科技驱动教育教学,将服装面料数字化、3D人体测量、VR虚拟服装店铺等融入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中,形成“接单—设计与生产—交付”综合路径,实现产业变革与教学改革同频共振。利用技术构建评教体系,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资源构建“教—学—评—研—管”的“五位一体”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纺织行业产教融合先进院校等称号,师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5G组网与运维赛项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大赛1300余项。
做实产教融合,开拓服务平台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场景化、实践现场化、实习项目化”的“三化”专业课程设置,切实做到职场浸润式教学。结合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和山东省重要文化工程,学校始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省内首个高职院校非遗学院落户学校,沿用“项目+专业”的建设思路,组建“校内+校外”的大师队伍,实行“平台建设—资源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行业繁荣”的“产学研用”深入融合路径,切实盘活非遗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发展新样态。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响应“五个淄博”建设,承接“淄博烧烤”热度,扎实做好公共服务,打造文旅、电商、物流等于一体的“轻院”服务供应链,切实推动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挖掘专业成果转化服务,依托校内工作室和20多个独立设计师品牌运作平台,开发“齐锦工坊”“青悠坊”“山轻袂”“丝之韵”等多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