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高能级人才。建设新能源战略科学家人才梯队,深度挖掘人才资源禀赋,着重培养在科学规划、决策制定、团队管理、项目推进等方面自力更生、自信自强的高能级新能源领军人才。
(2)培养创新型人才。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壮大优势学科,增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靶向性,为赋能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有组织科研,实施科研揭榜挂帅制度,聚焦强化核能、地热能、氢能、储能等学科布局,开辟新赛道,竞逐新能源,深化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开发利用,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3)培养应用型人才。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坚持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课程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路原理等专业课程同步推进。深化校企地合作,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技能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行业导师进入校园,为学生提供精准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科学设置团队合作项目、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高水平能源科技国际合作平台与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畅通新能源领军人才培养堵点难点卡点,多渠道提升师生国际视野及全球胜任力。紧扣影响新能源企业经营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核心指标,培养既懂经济运行,又懂油气形势,更懂新能源变革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