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从服务乡村振兴、产业能力跃升和地方发展需求三方面,着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为推进强国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打造共富新航标。一是科技引领乡村产业转型。组织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以特色景观植物为重点,开展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培育、良种选育等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助推花卉树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目前,已打造景观树种槭树、樱花的全国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栽培面积近万亩,产区增收估计产值达2亿元。连续16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扎根驻点奉化溪口镇锦溪村,推广香榧种植技术,将锦溪村2000余亩荒山变成了致富林,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单体香榧种植基地,村集体收入突破140万元。二是人才强农助力乡村致富。依托宁波农民学院,连续16年举办优秀农民进高校培训班,向农民传授花木种植、果树生产、美丽乡村、电商销售等实用技术,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科技素养和职业能力。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近3000人次,成为宁波农民教育一张金名片。面向新型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扩招1283人,有效服务城市发展大局,已培养出以全省“好支书”金忠芳和网红苗商叶国庆为代表的100多名乡村管理骨干和致富带头人,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三是艺术乡村共建美好生活。以现场教学和任务驱动为导向,将校地合作实践项目引入课堂。目前,指导学生为象山县新桥镇3个自然村完成1500多平方米的墙体彩绘,创作20多个凸显新桥镇特色的视觉形象设计方案,形成美丽乡村典型设计案例15个、网红打卡地5个、宜居宜业乡村30余个。推进象山县新桥镇全域旅游示范乡镇建设,助力上盘村32家民宿客栈提供民宿功能布局及软装设计思路,设计完成多家民宿庭院建设与改造方案。
对接产业跃升需求,建设培养新模式。一是深化合作培养。牵头成立“全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浙江分部”“宁波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优化资源配置。目前,职教集团吸纳了宁波现代服务业领域的15个行业协会、105家企业(百强企业22家)、40家职业院校、3家科研机构、2家人民团体和其他机构共160余家单位,形成“一个职教集团—七个行指委—七个产学研联盟”和“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融合•共享•发展”运行模式。目前,学校有校外实习基地170余个,60余家企业在校设立冠名订单班,引进300余名企业技能专家、能工巧匠兼职任教,先后获评教育部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浙江省示范性职教集团。二是组建宁波旅游特色学院。围绕“创办一个特色行业学院,支撑一个产业”的建设目标,成立“政行企校”共同育人的宁波旅游学院,将“政行企校”多元主体融入行业学院共同体,把产教融合贯穿到旅游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校院二级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宁波旅游学院“政行企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目前,学校为宁波旅游学院经费投入1000万元,政府财政资金投入500万元,合作企业资金投入220万元,已出台校院二级体制机制改革相关制度10余项。三是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联合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有限公司等地方优势企业共建“一基地、双平台、双中心”的首个宁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目前,宁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已为宁波至信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20万件汽车高强度热成型零件,提供数字车间项目方案设计。深入参与项目全过程实施,实现亩均收入500万,利税1亿元,获评2022年度市级数字化车间改造示范案例。
对接属地政府需求,共绘美好新篇章。一是构建联动机制。学校党委与鄞州区委、区政府建立两级党组织联动机制,与鄞州区分别成立校地共建工作联络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校地共建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共建事宜,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学校二级党总支与乡镇街道、重点企业党委共建,细化任务清单,建立共融互促运行机制。二是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强化与鄞州区地方企业深度合作。目前,每年协同育人1200余人,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培训职工近9000人次/年,为奥克斯、博威等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达40余项。三是打造公益课堂。开设“匠心商艺”“匠心信艺”“匠心礼艺”等匠心孵化课堂30余门,开展课堂教育384场,累计受益达到5600余人次。实施“学校为企业铸红心,企业为学生筑匠心”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聘任30余名宣讲员分别赴云龙镇、鄞州区潘火街道,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各类主题的宣讲,已开展理论宣讲和党课70余场,受众达7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