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按照“课程—团队—专业”建设模式,推动思政课从“单课堂设计”到“全专业构建”转变,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良好局面。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完善面向人人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美育教学模式,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2)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工程 。瞄准“卡脖子”难题,培育交叉融合新兴专业,重点建设自动化、生物、机械等领域博硕士点和一流本科专业。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相结合。按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本硕”“硕博”“直博”贯通培养试点。
(3)课程内涵建设深化工程 。实施“课程建设十百千计划”,建好10类公共基础课程、100门优质通识课程和1000门专业核心课程。鼓励教师探索智慧教育,采用案例型、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生课堂获得感。建立“一人参赛、团队配合、反复打磨、整体提高”教学竞赛机制,从思想认识、日常练兵、战时备赛等方面构建以赛促建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4)实践教学效能提升工程 。加强现代产业学院、示范软件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形成“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打造“研学示范实验室”,发挥科研平台育人功能,承担本科建设、改革和教学任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大实习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组建拔尖创新人才班,制定本科生4年、研究生4—6年弹性学制培养方案,建立本科生选拔、阶段考核、动态分流的贯通培养机制。实施“专业+跨越计划”“大类培养计划”,通过“西班牙语+”“人工智能+”“农学+”等培养途径,实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聘请企业人才担任专业顾问,建立“专业双负责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