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完善工作机制,汇聚“双创”合力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双创”教育工作。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将“双创”教育开展情况列为各二级学院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教师指导“双创”项目情况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同时对参赛获奖项目团队在奖学金评定、保研推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师生参与“双创”教育、“双创”大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双创”教育,培植“双创”沃土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互联互通的多学科一体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优化聘任校外导师的同时,以项目为抓手,联合多专业多学科师资力量,重点培育打造一批校内“双创”师资。近三年来,已逐步建设形成了一批包括专任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组成的校内“双创”导师团队。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赛事活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积极探索“双创”教育教学改革。2020年开始,每年面向全校大一新生招募“启创班”学员,重点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实践平台,以期全力打造、培育学校的“双创”团队。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创业课题研究、“创客空间”建设等有效举措不断提升“双创”教育教学水平。
强化赛事培训,构建“三位一体”指导服务体系
紧紧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积极推动师生共创共建,全力推动专业教育与“双创”实践相融合,逐步形成了面上覆盖、点上突破和全程指导三位一体的赛事指导服务工作新格局。
面上覆盖,实现参赛项目量的突破。广泛深入各二级学院开展调研,进行大赛相关政策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师生参赛。重点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积极促进师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全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面上覆盖的方式,学校参赛项目和人数逐年跃增,2020年全校报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数885项,参与人数3621人,2021年报名项目数1112项,参与人数3778人,2022年报名项目数增加至1711项,参与人数5454人,2023年报名项目数1673项,参与人数达6111人,2024年报名项目数高达1848项,参与人数9832人。
点上突破,着力提升参赛项目质量。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逐步培育形成了《焠匠心之火,“焊”崛起之门——人造金红石助力高端特种焊材国产化》《SmartCaptor智能警察——路口智能警察的引领者》《“小快灵”的新型多用途微波色谱柱前处理系统》《降解时间可控的生物基环保水培盘》等一批专业性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并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相继开发出《云上茗——助力双江茶农托起振兴之梦》《阿娜斯·青刺果油 —纯榨绿色植物油,助力乡村振兴梦》《Thai Club 泰语综合学习平台》《罗婺阿依——“时尚、便捷、养生”的民族药膳速食品牌开创者》等一批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不仅在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有部分项目已落地实践,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全程指导,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大赛进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培训讲座,向师生宣传大赛政策,解析大赛规则,为学生参赛备战打下坚实的基础。仅2024年,学校累计举办“双创”类讲座近十场,参训学生数千人。广泛邀请权威专家到校围绕项目方向、赛道选择、PPT制作、路演技巧等方面,对学生开展“一对一”指导,同时,校内导师团队也分专业、分领域为所属学生项目的培育和发展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培训。校内、校外导师团队共同发力,不断提升了学生团队的参赛水平。此外,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园软、硬件建设,为大赛优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贷款融资、产品销售等孵化服务,全方位助力项目的优化和落地,近五年来,已累计有40余项参赛项目通过园区孵化成功落地。通过以上系列举措,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参赛项目质量不断提升,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数居全省高校前列。(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郭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