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山东省多措并举加快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4-08-05 17:15 围观0次

  山东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把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好协同联动、产业对接、改革试点、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着力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抓统筹联动,汇聚多方协同育人合力。一是部省合力推进。将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纳入教育部与山东省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提出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大力培养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水平工程人才,优化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度,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部门联合推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九部门研究制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召开全省科产教协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议,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任务,配套出台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指导方案,提出5年内校企联合培养300名工程博士和1500名工程硕士,建设10家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科技委员会等联合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机制,将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重点推动工作任务,定期会商协同事项并推动落实。三是四方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汇聚育人合力。2023年以来省教育厅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校与企业基层党组织开展“四方联动”主题党日活动,聚焦“党建引领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引导高校与企业深度对话、协同育人。

  抓产业急需,提升支撑服务发展能力。一是强化急需人才培养。开展山东省“十强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调研,实地走访27家“十强产业”头部企业,座谈20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综合就业、产业发展等数据,形成《学位授权布局与研究生教育服务“十强产业”发展:现状、需求与对策调研报告》,梳理出“十强产业”对应的83个急需学科专业领域及357个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发布《山东省“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3年)》,推动高校对标产业急需,分学科、分层次、分区域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增强服务支撑能力。二是助推产学研精准对接。2023年以来,省教育厅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围绕山东11条标志性产业链,开展7场次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发布近500项高校创新成果,展览展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技术及产品,企业与高校院所意向合作金额超4.7亿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成果转化。三是指导校企双向赋能。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方案》,充分发挥高校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指导20所试点高校与1124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推动校企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协同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十项重点任务落地实施,实现校企人才、资源等双向奔赴,推动高校融入新发展格局,赋能山东建设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抓改革试点,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高标准确定试点单位。2022年以来,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两批次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推动16所高校和54家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二是抓实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配备校企双导师或导师组,采用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强化项目支撑,包括试点单位联合承担的重大工程技术项目、科研攻关项目、企业自主立项项目等,校企根据项目需求共同确定培养任务,确保学生专业实践与生产一线研发任务紧密结合。三是推动评价体系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修订评价标准,实施多元化培养质量评价,不以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及申请学位的前提条件,毕业设计或学位论文成果形式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突出对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成果质量的考察。

  抓平台建设,推进优质资源聚集聚合。一是推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融入山东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在鲁办学优势,针对性出台支持政策,将有关分设机构纳入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布局。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和青岛基地牵头,联合15家企业、科研院所,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山东工程师技术中心,硕博士培养规模达到3000余人。二是启动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布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山东产业发展,布局建设10家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理事会、项目制、资金池运行机制,进一步打破学科、学院等壁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搭建“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的校企联合培养实体平台,推动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重构和流程再造,着力构建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研究生培养机制。三是释放各类平台载体活力。紧密对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指导高校主动服务“十强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需求,建设山东海洋、现代农业、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分产业链、分区域组建1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7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认定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突破部门界限,有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抓基础保障,筑牢卓越工程师培养根基。一是优化招生计划投放。2024年将近60%的硕士和40%的博士新增招生计划投放到工科门类,进一步扩大工程人才培养规模,目前山东省工科在校研究生占比居各门类首位。实施省级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专项计划,累计安排招生计划近6000个,推动20余所高校与70余家企业、院所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着力提高人才工程实践能力。二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设10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基地、18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立项5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69个省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和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进一步夯实工程人才培养基础。三是增强卓越工程师培养能力。举办山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论坛,邀请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高水平专家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专题辅导,试点单位开展相关经验交流。遴选首批53名山东省行业产业导师,组织综合性导师培训、新聘导师夏令营、优秀导师工作坊等交流活动,举办卓越工程师培养行业产业导师对话会、新材料行业产业导师对话会,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凝聚校企双导师卓越工程师培养共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来源:教育部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在济宁举办
    山东省教育厅07-31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实验教学创新热情,推动中小学实验教学广泛开展,7月23日...
  • 中国(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成立
    山东省教育厅07-31
    7月26日,中国(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在济宁宣布成立。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副部长苏里乌冬·孙达拉、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梅建华、省教育厅及中老双方...
  • 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启动仪式暨第一次集中培训活动在济南举办
    山东省教育厅07-25
    7月20日,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启动仪式暨第一次集中培训活动在济南举办。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晓筠出席活动并讲话。会议指出,实施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
  • 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级决赛圆满闭幕
    山东省教育厅07-25
    7月21日,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级决赛在鲁东大学圆满闭幕。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志刚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指导服务处处...
  • 中国矿业大学获批建设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
    徐州市教育局07-17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的通知》(苏教研函〔2024〕8号),中国矿业大学获批建设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
  •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山东省教育厅07-12
    7月9日,山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分析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强化全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
  • 山东省教育厅部署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工作
    山东省教育厅07-12
    7月11日,山东省对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高职联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等职业教育长学制培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会议系统总结了山东省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工作,指出要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
  • 2024年第一期山东高校辅导员高端论坛举办
    山东省教育厅07-10
    7月4日至6日,2024年第一期山东高校辅导员高端论坛在青岛农业大学举办。会议指出,近年来,山东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