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递进培养机制。实行“课堂实训—师生共创—独立创业”递进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创业能力。通过课程论文、项目路演、举办特色文化节等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强化创新创业训练。选拔优秀学生,与同类型创业教师“结对”,“一对一”开展创业指导与培训,通过创业项目或组建创业公司等形式进行低风险创业实践,助力学生掌握产业信息和创业技能。
(2)提升融合发展质效。打破专业、年级、时间、空间等制约因素,面向全校选拔创业意向强烈的学生。设置“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科特色系列课程(项目课程)”等不同的课程模块,学生自由选择创新创业项目课题、实践实训时间和场地。坚持以考核为抓手、以结果为导向,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3)强化创业核心素养。采用多元化措施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创业者“创商、情商、智商、德商、逆商”等核心素养。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开展创业经验集中交流研讨,开拓学生创业思维。将思政教育融入创业指导中,强化创业实践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