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通识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功能,通过“五个注重”,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推动职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推动通识教育建设“一体化”
学校把通识教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坚持系统布局、创新设计,逐步形成多层次、全链条的一体化工作格局,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启通识教育新篇章。学校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在政策保障上全力支持推进通识教育建设,把通识教育建设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将通识课程作为全校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建立学校主导、学院主体、教师负责的课程建设负责制。成立学校通识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讨通识课建设,制定《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健全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与运行机制,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为通识课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注重融合创新,为通识教育建设“聚合力”
学校注重推动通识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通识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将课程与就业创业、职业发展、职业素养等结合起来,将课程与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学校建有外国语、国际商务、现代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城市工程、健康护理等12个实训中心。注重学研互通,强化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针对核心通识课程对标举行学术研讨会,推动“用学术成果反哺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对标学术前沿”。拓宽评价途径,创新达标评估指标体系。明确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指标中的占比,制定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将能力评价纳入评价体系,运用观察、实验、考核等多种形式开展评价。将通识教育与学校节日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君子文化节、读书节、工匠节、体育节、艺术节,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创设通识大讲堂“大观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各领域著名专家,向师生分享真知灼见和最新成果。
注重数智赋能,为提升通识教育课程质量提供“硬支撑”
学校以数字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大平台,在校园官方网站开辟“通识课程”板块线上课程,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新型课程形态,充分利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与现代网络资源建设新形式,以“智慧课堂”平台引入高水平通识课程教学资源,强化教学平台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全国通识课程建设的龙头作用,以名师名家引领示范,以“金课”好课启智润心,努力满足师生跨区域、智能化、沉浸式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学校还强化数字管理服务,覆盖“教—学—管—考—评—研—训”等数字一体化教育场景,推动学生在线选课、在线学习、在线考评测试,数字化推进累计选课量、累计互动量、累计浏览量等,通过不断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跨学科、跨学段通识课建设落地生效。
注重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大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主体责任、课程的普适性及知识融会贯通为原则,以通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着眼于打破“隐性壁垒”,构建“融通培养”的通识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设置“必修+选修”多层次、立体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依托学校知名教授带队编写出版的通识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如《君子文化教育》《礼仪文化教育》《公共艺术教育》等,精心打造必修课程,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打造具有山外大特色的六大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模块,服务学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
注重夯实师资基础,强化通识教育“大师资”
学校高度重视配齐建强通识课教师队伍,引进全国优秀教师团队授课资源和本校优秀教师“双师推进”,为通识课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学校秉持“引培并举”的工作思路,注重教师培养培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师教学评估与激励制度,明确教师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按照“学校投入、学院主抓、教授领衔、团队优先”的建设思路,紧紧抓住通识课教师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这个关键点,统筹做好通识课教师岗前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等,专注于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致力于推动形成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的通识课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