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
大赛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教育部定于2024年4月至10月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发科技)按照《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产业命题赛道方案》要求,聚焦“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提出“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28项,其中成功入围28项。命题关注“人因与工效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立足“人因与工效学”产业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加深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二、大赛命题
1.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智能关键技术——飞行员与驾驶员实时状态监测边缘计算技术
2.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驾驶人头部与视线实时追踪技术
3.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高端装备人因测试关键技术——基于IPPG原理的非接触式边缘计算传感技术
4.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多模态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人机交互系统
5.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驾驶人负荷状态识别与监测边缘计算技术
6.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智能关键技术——非接触集成式驾驶员状态智能监测边缘计算技术
7.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多模态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元宇宙多模态人机交互测评技术
8.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系统
9.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高端装备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非接触式人因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技术
10.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智能关键技术——人因智能边缘计算终端
11.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高端装备人因测试关键技术——基于柔性传感器的表面肌肉电信号检测技术
12.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驾驶员情境意识边缘计算技术
13.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驾驶人状态监测的多模态信息互补模型
14.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智能座舱情感交互测评方案
15.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高端装备人因工程与工效学关键技术——基于中国人体尺寸和生物力学属性的人体工程学测试仿真方案
16.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智能座舱AR-HUD人机交互测评方案
17.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设计与可用性工程关键技术——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方案
18.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智能座舱HMI人机交互测评方案
19.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高端装备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非接触式人员状态监测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传感器技术
20.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智能关键技术——DMS驾驶人头部与视线追踪边缘计算技术
21.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驾驶人分心状态识别与监测边缘计算技术
22.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驾驶人疲劳状态识别与监测边缘计算技术
23.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高端装备人因测试关键技术——穿戴式连续血压监测技术与实时预估校正算法
24.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设计与可用性工程关键技术——医疗器械人因设计评估方案
25.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智能座舱人因测试关键技术——驾驶人注意力状态识别与监测边缘计算技术
26.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健康与适老化测试关键技术——可穿戴数据实时同步采集技术
27.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健康与适老化测试关键技术——基于AI机器视觉的情绪识别技术
28.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人因健康与适老化测试关键技术——实时PPG动态心率监测技术
三、参赛办法
1.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进行报名。
2.国际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球青年创新 领 袖 共同体促进会(PILC)官网(网址: www.pilcchina.org)进行报名。
3.报名系统开放起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4年6月28日-8月1日。
四、参赛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9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4年8 月15日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4.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五、技术对接
第十届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工作组:
舒老师 400-811-3950,18001023699;18001023699@kingfar.cn;
“人因与工效学”专项产学研合作及技术对接:
王老师 400-811-3950,18001240303;18001240303@kingfar.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后街12号院1号楼三层
如有任何问题、产学研合作计划或改进建议,欢迎随时来电咨询。
六、公司介绍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发科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高校的交流与产学研合作,依托教育部高教司设立“人因与工效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依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设立“人因与工效学”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依托教育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人因与工效学”专项命题赛道;与国际工效学联合会共同设立国际奖“IEA/Kingfar Award人因与工效学研究奖”;通过“科研支持计划”以及举办“工效学卓越研究工程”设立“CES-Kingfar青年学者联合研究基金”,多年来资助和培养了大批高校优秀教师,将人因工程与工效学技术引入到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各交叉学科建设之中,有效推动了人因工程与工效学、人因智能与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领域教学、学术研究和行业应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