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华北理工大学驻滦南县安各庄镇东一六村工作队到村报到,几个月来,3名队员王磊、李贺体、高鹏,身为大学老师的他们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沉下身来、俯下身去、动起手来,吃住在村,和村干部一起谋发展,办实事。
访民情,知民意,调研走访寻问题
“不到一个月,工作队每个人的本子上都密密麻麻记录着入村以来他们挨家入户走访的记录。”工作队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走访了村里234户、732口人,将各家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及生活有什么问题,都认真记录下来。“村民家里、蔬菜大棚、田间地头,随时走访,随时记录,每个人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队长王磊如是说。基于调研所得数据,他们精心绘制了东一六村的平面示意图,为开展工作提供了直观、有力的辅助工具。
抓党建,强队伍,领航保障见成效
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调研走访、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等措施,提升党员素质和党组织领导力。他们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召开会议分析党组织建设情况,推动“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规范党内活动,提升党员参与度和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党员素质,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作用。工作队邀请该校建筑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工作营师生到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师生志愿者清理村庄主干道道路两侧垃圾、整理路旁物品,与冀东石油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入户对村庄燃气安全进行全面排查,对村庄排水设施、人居环境调研,为村民们义诊。“我们还将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选拔和培养年轻人,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队长王磊介绍道。
怀真情,解难题,关注民生得民心
“正月十四,村里三年来不亮的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可以过一个亮堂堂的元宵节了。”在入户走访时,工作队员了解到村子里之前安装的路灯大多年久失修不亮,村民们出行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然而由于没有资金,使路灯安装成为群众“急难愁盼”。3名队员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发动校友筹资捐款,在资金到位后,立即比选、采购、安装,决心解决群众心头的这件“烦心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24盏太阳能路灯在正月十五前安装完毕。“驻村工作队给我们安装了路灯,晚上出行方便了,特别是夜里老人小孩走在路上也安全多了!”“冬天,天亮得晚,有了路灯,孩子早上上学再也不害怕了。”“晚上出门终于不用打手电筒啦......”东一六村的村民们欢喜地讨论着。
学技术,办实事,谋求发展探新路
东一六村村集体收入微薄,经济基础薄弱。入村以来,工作队队员心头的大事就是怎样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入村第15天,占地1.5亩的蔬菜实验大棚修缮建成。”经过走访,他们得知,该村所在的安各庄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红柿小镇”。他们认真研究了村里的土质以及种植实际,向相关技术人员请教,自筹经费4万元,仅用了4天时间就建成了实验大棚,在懂行村民指导下,他们种植了16个品种的西红柿,共97陇幼苗、3000余棵,目前长势良好。“工作队3人学历很高,但所学专业都不是农业,他们专门购买农业书籍,日夜学习,隔三差五还去周边几个蔬菜大棚种植专业村庄请教取经。”村干部贾景海说。几个月来,工作队有了西红柿种植和经营大棚的经验和心得,涉及土壤保护、选苗、育苗、日常管理等方面,这些经验和心得将无偿向村民推广。
“邯郸有以加盟方式运营的加工服装、玩具的微工厂,运营模式较为成熟,即能带动就业又能使村集体盈利。”工作队通过多方学习调研,正在积极推进村集体包类加工微工厂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与白沟包类公司对接、厂房准备等工作,此项目主要是成品包的来料加工。如项目顺利落地且正常运营,将带动30人就业,工人的日均工资将达到120元以上。“工人们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适合家中有孩子、老人需要照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长王磊谈到这个项目符合村里实际。
试种试验田,探索“粘玉米——球生菜”一年两作的创新农业种植模式;为村党员活动室重新布置墙面,添置新桌椅;谋划着给村里墙面进行彩绘,给村里的孩子们进行学业指导;增加村里自来水的供水时长……随着工作队工作规划一项项落地见效,东一六村蒸蒸日上,村民生活越来越好。(通讯员 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