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暨职业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各旗县市区职业学校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糕点制作、艺术表演、义务护理、机电维修、“融媒体中心”直播、田间地头“话”职教、“笔墨丹青”颂党恩、红旅研学等活动异彩纷呈,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挖掘职业教育塑造美好生活的无限潜能。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聚焦“五大经济”总体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加快建设内蒙古职教园区为契机,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初步形成了以内蒙古职教园区为辐射带,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和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龙头,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卓资县职业中学和商都县职业中学为其两翼,其它旗县职高骨干专业为补充的大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辟中高职贯通新路径。推动中职、高职和本科等各层次教育的纵向衔接,从根本上打通学生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加快构筑相互衔接的培养体系。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出“中职+高职+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大专院校、6家集团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健全学生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力度,在全市职教范围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助推产教融合见实效。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思路,采取“师带徒、徒拜师”手把手传授技术的方法,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基地与车间、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教学与岗位“六个对接”。以产助教,把专业建在产业上,加快推进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多所职业学校与当地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投入资金、捐赠设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员工培训、合作招生就业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逐步形成企业冠名班、校企订单班、集团化办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职普融通开新局。主动对接职教高考制度,努力为中职毕业生开辟更加广阔的升学通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先后与区内外多所高校联合办学,不断推进普通高考、艺术体育高考、高校单独招生考试,通过“3+2”“3+3”“3+2+2”“3+4”等贯通培养模式,多种途径为高校输送优质生源。2023年9月,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新生3934人,毕业2433人,直接就业325人,升入高等学校2108人(其中通过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学人数1374人,3+2分段78人,通过普通高考录取人数213人,对口升学录取443人),升学率97.3%。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学校与内蒙古集宁一中联合举办了职普融通实验班。
调整专业设置显特色。以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级清晰、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为目标,聚焦“五个严格落参加自治区”建设坚持特色化办学之路,积极对接地方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凝练专业特色,精简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改善专业条件,整合升级特色优势专业,逐步建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特色专业体系,2023年新增专业15个。
探索岗课赛证融合促改革。严格落实教师参加自治区“双师型”队伍国培计划,2023年26名教师参加国培。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2023年增加519名“双师型”教师,全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从44.11%提高到67.58%。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参与跟岗实训,参加“1+X”等级证书考试,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淬炼教师业务技能。2023年,乌兰察布市教师荣获全区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9名,另外1名教师担任全国第二届技能大赛裁判。
强化区域合作破难题。借助“京蒙教育协作”“呼包鄂乌”一体化合作和东北三省一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破解乌兰察布市职业教育发展难题。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集体加入北京昌平职教集团,与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无人机应用产业学院。召开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教育京蒙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座谈会,并聘请12位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组成全市职业教育“智库”,为乌兰察布市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问诊把脉。
下一步,乌兰察布市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美丽、富裕、文明乌兰察布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