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办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4-06-18 10:27 围观0次

  6月1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温州大学共同主办,温州开放大学协办的“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徐小洲教授,温州大学副校长王尧骏教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余闯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章红波,温州文成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呈念,《中国高教研究》王小梅主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余东升主编,《教育发展研究》翁伟斌资深编辑,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的师生汇聚一堂,分享双创教育经验、展示双创教育成效、探索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双创教育的创新模式。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办

  王尧骏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学校近年来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的积极探索。他表示,温州大学蕴含鲜明的创新创业基因,在“四千精神”的引领下,致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温州大学成为培养成功创业者的摇篮,孕育成功企业家的沃土。

  徐小洲教授以《模式转型:探索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为主题做了专题报告。他指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必须以新理念、新思路、新目标为指引,加快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转型步伐,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与学校特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构建必须转变以数量、规模为主导的传统质量观,确立以内涵、效益为核心理念,以专业性、科学性、应用性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协同、开放、可持续为实践原则的新理念。

  在圆桌论坛环节,五位专家学者分别就不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湖州师范学院牛长松教授以《中国促进非洲创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前景》为题,分析了非洲在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她提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创业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以为非洲的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浙江大学梅伟惠教授做题为《数智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的报告。梅伟惠提出要在重点领域布局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数字赋能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不断前行。

  华中师范大学胡瑞教授以《创业教育何以赋能大学生充分就业》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大意义。

  浙江大学倪好副教授做题为《创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的报告。她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归根到底是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温州大学施永川教授做题为《知识生产转型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变迁》的报告。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已开始由“知识传承”型转向“数字引领”型,要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了研讨。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办

  最后,徐小洲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他对各位嘉宾的发言表示了肯定,对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对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他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联盟”章程规定设立,旨在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校、文化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中国创业教育合作平台,大力推动中国创业教育、创业群体可持续发展,服务创业型社会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2014年11月26日在杭州成立,浙江大学为联盟主席单位。联盟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引领我国创业型社会建设与创业人才培养的高端复合平台。(作者:吉倩)

来源:温州大学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