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焦“三个融合”,紧紧抓住“引、育、用 、留”四个环节,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学校“双高校”和“职教本科”建设蓄力聚能。
坚持多渠道引进与全方位培养相融合,不拘一格降人才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把好人才队伍建设关口。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持把服务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校地命运共同体建设,立足洛阳风口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紧缺实用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形成了以高水平领军人才引培为先导,以博士学历人才开发为重点,以硕士学历人才为骨干,以高技能人才为补充的人才引进机制。五年来,学校引进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级B类1人,C类人才2人、河洛大工匠2人、博士45名、高级职称专业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61人、硕士研究生440名。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开展“全职+柔性”人才引育模式,本着“按需设岗、项目设岗、协议管理”的原则,设置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岗位,聘任更多校外优秀的高水平、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到校参与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柔性引才的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五年来,学校柔性引进中原学者、省领军人才、省级B类、省级C类等高水平人才70人。
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学校以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具有教育家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目标,以红色校史“豫西公学”为依托,建设“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杏林育才”“红色匠心”“师生共情——沐杏雨、念师情”师德品牌,通过举办“师德大讲堂”、师德师风征文比赛、新老教师“传帮带”等活动,引导高层次人才强师德、铸师魂、正师风。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改善教学质量”为目标,建设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学术沙龙、教学研讨、备课录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交流活动,实现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学校培育省级职教专家、教学名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大工匠、骨干教师等30余人,市优秀专家、领军人才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50余人,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育奖”1人,入选省“中原英才计划”1人,获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
坚持优化服务与细化管理相融合,千方百计留人才
学校坚持从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全方位关爱人才、服务人才,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反应灵敏、责任清晰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压实人才工作责任。牢固树立“人才强校”理念,要求各二级教学单位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人才队伍建设列入教学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按照人才引进情况、人才数量结构、人才平台搭建、人才发展环境等考核指标,实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确保学校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完善人才服务举措。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组织开展人才休假疗养、健康体检等活动,紧盯人才落户、证件办理、津补贴申领、人才公寓申请等事项,启动“马上办”工作机制,积极与市直部门联动,让“行走的办公室”动起来,切实做到人才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使人才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来。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定期举办人才工作推进会、研讨会和人才座谈会,及时了解人才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注重听取人才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满足感。加大对青年人才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赋予人才更大的经费管理支配权。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和优秀人才典型的宣传,对作出突出贡献的60余名人才进行表彰,切实营造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良好氛围。
坚持将学校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相融合,各尽其能用人才
学校坚持用活用好各类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使各类人才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健全人才考核机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探索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职称晋升渠道,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主要指标的职称评价方式,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评价制度。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制定《高层次人才考核办法》,按照“科学设岗,聘期管理,分类考核,动态调整”的思路,采用年度考核、中期考核、聘期考核相结合方式,将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激励人才出好成果。
搭建人才工作平台。建立起以中原学者为学术带头人,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的科研团队,先后组建了6个省级科研平台和4个市级科研平台,形成了面向产业需求、高层次人才定方向、博士群体带队伍、硕博共同做项目的科研氛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博士的专业优势和科研能力,立足本地企业需求,先后成立“萤火虫”博士服务团队,“智能制造”博士服务团队。两年来,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数十个。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支持6名人才担任洛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洛阳市科技政策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等,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