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对表“六好”标准,以“创建文明校园、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目标优化、道德教化、师风感化、精神内化、景观靓化、阵地强化”为抓手,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成风化人,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为加快“双一流”创建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文明引领 目标优化 为创建工作把好方向
学校坚持将文明创建作为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融入党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目标,将创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校领导挂帅、校文明办牵头、各单位齐抓共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文明创建机制,汇聚师生校友的创建热情,凝聚校内外的创建力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行稳致远。学校入选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清廉学校创建行动示范校培树单位,连续两届赢得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6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思想沁润 道德教化 为创建工作筑牢根基
学校将文明创建融入人才培养全程,以思想沁润实现道德教化,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以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培育建设,培育思政工作项目近100项,“三全育人”“十大育人”能力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高质量开设“四史”课程,本科生四门思政课均为省高校优秀课程。秉承“大思政课”理念,精心组织领导干部上思政课、组织开展好“开学思政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和理论宣讲等,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工作品牌。坚持实施校处级领导干部与学生座谈制度,至今已开展1.2万余场,参与学生34万余人次。
师德温润 师风感化 为创建工作蓄积动能
学校将文明创建融入师生日常生活,通过师德温润、师风感化,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先后出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教职工师德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准入、考核、监督、奖惩“四位一体”师德管理体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育人的理念,秉承一次评选就是一次育人的宗旨,连续多年举办“文明教师”“学生最喜爱教师”评选。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师工作坊”等常态化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元培学者”“元培名师”等优秀教师培育计划,多名教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等称号,“双一流”创建学科的教学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活动浸润 精神内化 为创建工作注入活力
学校将文明创建融入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精神内化构建活力校园。抓好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评选,打造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集群。以“劳动教育周”“学雷锋纪念日”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劳动教育组织形式创新,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积极探索校地精神文明合作共建新模式、新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师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基地,组织“陪伴式顾问”、理论宣讲、文艺支教、捐资助学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先后选拔27人次优秀干部人才奔赴新疆、淅川等地开展对口支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环境滋润 景观靓化 为创建工作增光添彩
学校将文明创建融入校园环境建设,通过景观“靓”化、校园绿化、环境美化,以环境润心打造美丽和谐文明校园。深入推进绿色、低碳、文明校园建设,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浓厚氛围。突出南北校区特点、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精心建设校史馆、历史文化园、红船主题雕塑、名人广场、校风校训广场等校园文化育人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融入校园、融入师生,打造“阔达大气、现代清新、精致优雅、底蕴深厚”的校园环境。
价值引领 阵地强化 为创建工作唱响旋律
学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的灵魂工程,通过固化线上线下阵地管理制度,加强价值引领,确保主流思想舆论昂扬向上。聚焦重大宣传主题,通过全媒体阵地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进行宣传,提前谋划策划,开辟专栏专版,宣传新思想,解读新政策,介绍新战略,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历史现实、科学把握问题困惑,强化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围绕学校党建高质量和发展高质量,突出发展成就,着眼典型做法,快速准确捕捉校园热点,激发师生爱国荣校之情,坚定师生踔厉奋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