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精准对接区域经济,高质量开拓市场,不断匹配产业发展动态和职业发展要求,有效运转“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深化校地融合发展,铺好就业“快车道”。学校紧扣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形成“名城带名校、名校促名城”互动发展格局。学校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医学院、师范学院,构建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与苏州吴江区共建“未来校区”,聚焦数字与人工智能、信息与智能系统等领域,构建贯通新工科的交叉创新平台。学校不断破解人才供需错位问题,面向传统产业培养创业型人才,面向支柱产业培养领军型人才,面向新兴产业培养研发型人才。
建立联动管理机制,把稳就业“方向盘”。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校内“招生—培养—就业”共商共建共享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评价体系,将毕业去向落实率、升学率、就业专业适配度等纳入学科专业考核体系。学校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鲜明专业设置调控导向,把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调整的重要指标。在就业数据统计过程中,以“上报—核查—整改—复查”的流程,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可靠。通过问卷调研、分析总结等方式形成新生调研报告、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等,确保将调研结果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
多措并举提质增效,跑出就业“加速度”。学校与30余个就业核心地区和200余家重点单位建立校地企联盟,将高质量合作平台转化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平台,形成高质量就业平台。学校深入调研学生需求和关切,以阵地化、常态化、多元化、个性化开展“政策+指导+市场”就业系列活动,形成就业指导服务“零距离”“一站式”“周周见”。学校在每年毕业典礼前夕开展“双业联”活动,以“发放入职通知书+现场就业签约+实践基地授牌+发布增招岗位+就业典型展”五大模块,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