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重要抓手。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在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本,根在德育。德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
新时代催生新教育,新教育预示着新使命。积极构建新时代“五育融合”育人模式,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学校德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紧贴学生个体的身心成长规律,把教育的根本使命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育“德”是成“人”的根本,是关于个体生命身心健康与自我实现的教育。作为“人”的教育,首先应关注生命个体。中小学德育要重新发现其内涵,重新定义其目标,构建能担当立德树人伟大使命的新时代德育新生态。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发布,指向“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将核心素养具体分化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概念具有天然的德育内涵,对于当前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核心素养召唤着我们新的行动:德育目标不再是素质教育目标的雾里看花、来无影去无踪,而是目标的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德育不再是“德、智、体、美、劳”中看似打头,却总被忽略。我们要真正追求落地的全面发展、生根的品质养成,我们需要的是核心素养观照下严格、严密、严肃、严明的目标分解、预设生成、考核评价的德育全程的新行动。 我认为,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德育课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学校育人的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它不是做几场热闹的活动、喊几句空洞的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不能仅靠生硬的灌输。它强调的是让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从学校文化到环境管理,从校风学风到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认同。
实践证明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要有科学清晰的顶层设计、完善健全的支持系统,更要有合适的途径和可操作的育人体系。 多年来,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麓小”)开展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麓小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以“价值引领与习惯养成”为核心,聚焦于培育学生在道德上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除了让德育回归课堂,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体系教授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还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承载德育目标,从思政素养、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五大方面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全面促进和提升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
例如:打造思政素养课程,培养国家民族认同——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与内容,围绕红色热土做文章,开展“讲好红色故事”“致敬英雄”“行走的队徽”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三育三学、四融五行”的特色,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底扎根;打造道德品质课程,形成规范规则标准——通过分层设计的道德品格培养行动,让麓小学子在各种现实的体验与实践中,发展和形成了自我主体的道德品格。特别是积极探索“麓小儿童礼”的德育课程,以礼修身塑造学生的文明习惯;打造人文素养课程,奠定健全人格根基——“麓山大讲堂”“校园六大节”和“馆校合作”美育课程等项目,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打造自主性素养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生活民主化、毕业课程等德育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促进了麓小学子健康品质的形成和美好德行的培养;打造社会性素养课程,培养责任意识与创新精神——开设的研学旅行、智慧劳动、五彩麓山枫等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成效,已经形成了麓小特色的德育模式,建立了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的机制。
坚持,就能穿越平凡;根植,方可成就绿荫;用心,才会成就伟大。我们要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长沙麓山国际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龚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