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破解校外培训治理难题,河南省卫辉市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标准,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点发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突出一个“强”字,高度重视校外监管队伍建设
完善机制建设。卫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成立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明确22家成员单位,确定联络员23人,强化统筹职能,推进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综合执法,探索委托执法模式,凝聚各方力量,完善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机制,形成最大监管合力。
增强监管力量。从各乡镇和成员单位抽调62名业务骨干组成联合监管队伍,固定常态化联合执法人员18人,为探索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委托执法模式创造条件,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充实监管工作人员8名,配齐配强监管队伍。
强化能力提升。全员参加行政执法证考试和政策法规培训,开展模拟演练和执法大练兵,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目前正积极协调司法部门,破解执法难题,力争让每位监管股成员都能取得执法身份,为校外监管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一个“联”字,不断加强非学科类联合治理
制定联合方案。积极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治理工作,召开推进会6次,主动破解工作难点堵点,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卫辉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工作等有关问题的专题备忘录》,明确消防行政许可、房屋建筑安全等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并出具评估报告,由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联合验收确认,保障了各培训机构基础安全。
部门联合发力。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教育部门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担责,各部门协同发力,根据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和日常监管工作;职能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安全、预收费、广告宣传等方面做好专项监督管理,确保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实效。
创新联合机制。建立审批联合评审制度,“双减”办牵头组织,在行业部门完成初步审核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消防、住建等部门的职能监督作用,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勘验,严格核验各项安全工作,守牢审批安全底线。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对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反复讨论可行性办法及举措。建立周汇报、月通报制度,行业主管部门每周汇报审批进度,“双减”办每月通报工作落实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督促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强化主体责任,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效能。
突出一个“严”字,扎实做好培训机构日常监管
严查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印发《卫辉市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教育、文广旅、科工信、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网信及各乡镇,采取“部门执法、联合执法、属地执法”等多线条治理模式,严厉打击学科类隐形变异。2023年以来,牵头各类执法行动49次,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检查培训机构138家,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33起。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学科类隐形变异预防、发现、查处“三位一体”治理机制,部门和乡镇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严管校外培训常态化治理工作。压实工作责任,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扫牌行动”“平安消费”“监管护苗”“培训材料规范管理年”“安全守护”等系列专项活动。全市抽检24次,检查机构385家,下发《督办函》《工作提示函》12份,责令限期整改52起,停止办学26起。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培训意识和规范服务水平,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严防违规培训在托管市场藏身。为杜绝学科类违规培训在托管机构藏匿,印发《卫辉市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托管机构开办标准,共梳理4大项8个方面98条细则。召集教体、市场监管、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对托管机构先后两次指导验收、三次联审联批。2023年以来,全市提出申报的100家校外托管机构已有97家在教育部门成功备案。发布校外托管机构“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