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浙江天台县:构建高质量教育共同体 打造山区县教育共富新样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3-12-12 10:05 围观521次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聚焦“缩小区域教育差距,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以城乡协同、杭天同城、数字赋能为引擎,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山区县教育共富天台样板。

  强化城乡协同,激活“乡村名校”自主发展内驱力

  一是串珠成链,构建扩优提质保障体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天台县教育提质推进委员会,印发《天台县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高位构建统筹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聚力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统筹1%指标用于乡村教师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每年安排乡村教师培训专项经费,3家名师工作室直接落户乡村。

  二是连片成景,打造优教共享联盟机制。全面推进“强校帮扶、老校领衔、城乡联动”办学模式,打造天台县实验中学、天台县实验小学、天台小学三大“融合型”教育集团,组建41对覆盖全县域的城乡教育共同体。依托252间线上“同步课堂”,进一步畅通城乡交流渠道,构建“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优教共享联盟管理机制。全县6所学校获评台州市“乡村名校”,有关做法入选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三是助弱扶强,创新“教育飞地”教共体模式。探索实施“教育飞地”教共体模式,将3所山区学校与3所城区龙头学校混合编班,师生夏季上山区、冬季进城区,学生“背包入学”、教师“拎包入住”,借力“素质提升营”“乡村创造营”,实现城乡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有关做法入选浙江省“双减”年度十佳样本。

  强化区域联动,“杭天同城”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圈

  一是杭天同城,创新战略合作机制。高位推进“杭天同城”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杭州优质学校以“1+1+N”模式开展合作,探索跨区域“教育共富”最佳路径。与杭州市学军小学开展合作办学,让山区孩子与省城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23年,新增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杭州市天长小学、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等8所学校结对天台。

  二是名师“嫁接”,丰富山海合作成果。聚焦“团队帮扶、资源共享”,借力杭城名师资源,搭建青蓝工程、薪火计划领军班、新时代大先生研修班、尖峰人才等四个梯队的“金字塔型”培养体系,通过挂职交流、跟岗学习等方式,孵化本土名师大家,进一步夯实“教育共富”师资基础。2022年,新增省特级教师3名、高层次教育人才2名。

  三是高校加持,迭代开放合作平台。健全浙江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落地转化机制,开展校地、校校合作。承接浙江师范大学优质教育优势,共建浙师大附属天台大公中学。2023年,该县投资建设天台技师学院,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工程师学院,本地化培养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加快推进普惠型人力资本提升。

  强化数字赋能,“劳动课堂”助推山区教育现代化

  一是构建数字融通体系。以数字赋能山区教育为方向,以多跨场景应用为重点,以云聚资源服务为拓展,打造“乡村名校”劳动课堂应用场景,横跨15个部门,贯通6个层级,构建6项闭环,链接26家产业基地。该应用入选教育部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并在全国论坛上作专题交流。今年10月,天台县入选全国“志教融合”试点区域。

  二是放大城乡资源优势。通过应用场景连通信息数据,一体化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构建以原有综合素质培训学校和少年宫为中心,以全域近百个实践场所为支点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景式网络。同时,建立劳动教师动态兼职制度,聘请农业、制陶、非遗文化等兼职劳动教师近700人,有效破解专业师资紧缺问题。截至目前,各校已通过“劳动课堂”开展实践300余场次,涉及学校98所、师生17000余人次。

  三是共享数智改革红利。依托“劳动课堂”应用场景,构建工农业生产等10个应用任务群,把师生研学与社会需求一网对接,推动研学基地游客接待量增长。多彩田园、和合文化园等20多家产业基地,年接待学生超过1万人次,在放大山区特色资源中,进一步实现“富教育”和“富产业”双丰收。2023年11月,该县《数智劳动:激活乡村教育的“一池春水”》获首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奖”全国二等奖。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