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立德树人课程形态,对推动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促进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实施以来,山东省青州市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优势,大力挖掘各类旅游资源,扎实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研学实践,探索、打造研学旅行“青州方略”。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对该市研学旅行工作进行宣传报道。《青州市整体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探索》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创建政府主导的县域研学旅行运行机制
一是高起点定位。以青州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进青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把研学旅行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品质提升和“全国文明城市”“全域旅游城市”创建框架。召开研学旅行工作动员大会,成立“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联动、跨界融合,大力开展“全域研学区”建设。二是规范化建设。成立“青州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全面负责全市研学旅行工作的研究、指导与服务,确保县域研学旅行工作走上规范化、专业化轨道。三是市场化发展。推动成立“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召开“潍坊市研学旅行产品交流会”,打破研学研究中心、实践学校与研学基地、服务企业壁垒,全力推动研学旅行产业化、市场化,打造“全域研学发展链”。
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研学旅行导师队伍
一是成立专家团队。聘请5名研学旅行专家作为顾问,开展长期合作,与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等38家单位签订《研学旅行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书》,开展合作研究。制定《青州市研学导师评定标准》,从学校教师、文旅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中遴选108名研学导师,其中学校导师72名,基地导师36名。二是加强专业培训。聘请专家对导师进行研学旅行“专业培训”和教育“通识培训”,并以32项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研学旅行+学科教学”“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等各具优势的导师,打造“研学旅行+”复合型研学导师团队。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导师团队按照岗位需求、优势匹配的原则包靠学区、学校和基地,负责研学旅行工作指导。建立导师评价激励机制,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2021年9月评选出首批优秀导师36名。
强化精品课程研发与实施
一是构建学科融合、学段贯通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制定《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办法》,协调全市40余所学校和社会机构,组建由教师、导游、基地人员等80余人参与的“跨界异质”研发团队,深入省内资源基地实地考察,系统编创小学“童行天下”课程、初中“乐行海岱”课程和高中“逐梦青春”“生涯唤醒”课程。出版“行走的课程”研学旅行系列丛书,编纂研学旅行校本方案《行行重行行》,构建起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2021年,“行走的课程”丛书被评为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是持续优化课程实施策略。召开青州市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启动大会,制定全市研学旅行工作计划,免费发放“行走的课程”研学旅行系列丛书给广大师生循环使用。召开青州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观摩培训会,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赴山东曲阜实地研训。依托青州市中小学研学旅行专项课题研究,定期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沙龙,全力推动研学旅行工作走深走实。研学旅行实现全市146所中小学校全覆盖,参与研学旅行师生30余万人次。目前,1项课题立项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重点项目”,19项课程被评为省、潍坊市级优秀研学课程,47所学校被评为县级研学旅行示范校,700多名学生被评为“研学小名士”或“研学好少年”,全市形成浓厚的研学旅行氛围。
打造特色研学基地和精品研学路线
一是打造特色研学基地。对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古城、侯王村等资源基地广泛实地考察,分类推进研学基地建设。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古城等5处基地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学基地;杏花村王府庄园等9处基地被评为潍坊市优秀研学基地;28处基地被评为县级优秀研学基地。二是加强研学基地管理。联合发改、文旅部门出台《青州市中小学研学基地管理办法》,从设施条件、研学课程、接待服务、师资配备、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督促研学基地对标完善提升,并建立准入、复评和强制退出机制,加强研学基地管理。三是打造精品研学路线。围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财富财商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教育”六大板块,组建5支团队,分头开展研学路线的实地勘察和设计规划,确定36条精品研学旅行路线,并绘制研学路线图谱,编写使用指南,从基地布局、线路构成、适合群体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