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以科普实践为抓手,持续推进大学生科普实践活动高质量开展,融合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四位一体”科普育人新模式。
坚持思政融入,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紧紧围绕科普育人这一主线,推动将党支部、团组织建设与科普实践团队活动相结合,强化实践活动思政元素,让科普实践更具家国情怀。通过不断创新科普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社区、进企业、进田野,打造了“大科普”“大思政”育人环境。
注重素质拓展,主动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学校以科普实践活动为抓手,科普实践项目为依托,推动科普实践活动主动服务学生发展和个人需求。将活动开展与团队成员个人发展深度融合,以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养成和个人能力提升为导向,重视方案设计、活动效果和反思反馈,激发团队成员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活动对象的现实需求,将“单项知识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提升”,实行“订单式”“沉浸式”“菜单式”活动模式,开展定制化服务和项目化运营,针对性地挖掘活动对象需求,设计更符合活动对象认知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
加强课堂贯通,主动服务教育教学需求。通过将科普实践和专业思想教育、内涵文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科普实践活动服务第一课堂的功能,打造一批校园科技文化经典活动,创设一批新型校级、院级竞赛活动。注重比赛活动覆盖面和层次性,与课堂教学、科研指导深度融合,强化活动的专业性、趣味性、实践性,实现教师指导有对象、学生成长有目标、专业发展有保障。
推动校地合作,主动服务社会多元需求。扎实推动科普实践精准对接社会、企业需求,优化大学生科普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发展平台,进一步强化科普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学校条件和校友资源,积极拓展实践基地,继续优化建设“大学生科普宣讲团实践基地”“大学生植物考察团实践基地”,做到团队覆盖、专业契合、类型丰富。做好科学驿站的点状延伸,切实发挥校外平台功能,促进高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