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济宁市财政局,大屏上,全年政府采购量及采购金额、采购节余金额、交易金额分布、采购项目统计等趋势图、柱状图一览无余。
近年来,济宁市财政局着力推进政采大数据建设,在一体化数字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大数据分析应用机制,丰富智慧监管平台功能,强化数字化规则约束。
“‘政采大数据’搭建以来,就以‘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为方向,将各类数据产品化,研究分析数据运行规律,实施精准监管,实现优质高效采购。”济宁市财政局局长李明涛如是说。
搭建数字化平台
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自2019年起,济宁市财政局着手打造政府采购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平台,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建设,如今已实现了政府采购全流程网上办理,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可追溯。
济宁市财政局国库科科长张灿介绍,在全流程电子化平台的基础上,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服务对象少跑腿,济宁市财政局还做了一系列创新。例如,运行“标立通”微信小程序,实现实体CA证书向手机端虚拟数字证书的跨越;采用“不见面开标”网上交易,实现开标过程从“面对面”向“屏对屏”转变;开发专家助手微信小程序,实现专家评标事务掌上办;开发“政采百科”微信小程序,打造政府采购政策案例掌上知识库;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实现优质专家资源共享。
优化平台功能
提升监管效能
济宁市不断丰富智慧监管平台功能,实现了交易过程全记录,确保交易行为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记者看到,在交易环节,平台可以自动在采购人发布中标公告、签订合同等环节发送短信提醒,大大提升了采购效率;在开评标环节,系统通过识别投标人Mac地址、运用防篡改技术等手段,对可疑数据进行预警,从根源上破解了围串标识别难题。
此外,据介绍,济宁市还开发了“云视通”数字见证监管平台,对交易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监督,实现评审专家与各方交易主体“零接触”。
强化数字化规则约束
助力政策落实
除了提升监管效能外,济宁市还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节能环保、绿色采购等政策规定转化成数字化规则,嵌入到政府采购数字化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对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约束采购人预留中小企业份额不低于60%;计划备案环节,设置强制规则,凡是采购强制节能环保等产品目录内的品目时,采购人录入计划必须选择强制采购属性中相对应的类别;评审环节,系统可自动测算落实小微企业、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价格扣除优惠或评审加分。
建立数据分析应用机制
拓展应用场景
平台为数据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如何“唤醒”沉睡的数据,让数据焕发生机,更值得探索。
“我们开发政府采购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加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张灿告诉记者。“系统从政府采购项目基础数据和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相关数据入手,从交易金额、采购方式、县域分布等多个纬度进行数据分析,并加以应用。”例如: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全面掌握全市中小企业授予合同占比情况,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济宁市还开发了政府采购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一键归档”各业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实现了一项目一归档,为交易各方提供优质电子档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