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系统提升,以争创全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为契机,充分利用全市教育资源,建立完善服务保障、治理提升、教研助推、信息赋能“四项机制”,打造全市教育系统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体系,着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全面开展。
健全系统化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层面成立乡村教育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制定《青州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召开现场观摩会2次。局机关层面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确立15项重点工作,实行周总结、月调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投入22.6亿元新建、改扩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81处,实现省市县三级“温馨校园”全覆盖,148所乡村学校完成食堂建设;建成乡村教师周转房236套,潍坊市教育局召开现场观摩会推介经验做法;乡村幼儿园办园标准全部达到省级二类以上,公办率达79.75%,普惠率达到94.28%。
三是强化督导评价。加大乡村教育振兴督导力度,将乡村教育振兴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绩效考核,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对乡村教育振兴推进情况的评估和跟踪监测,建立政府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机制,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
构建现代化治理提升机制
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实施“一校多区、一园多点”一体化管理模式,鼓励城区优质学校采用挂牌、办分校等模式,实行“一长多校”等管理办法,吸纳乡村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形成较为紧密的结对办学关系。先后组建云门书院教育集团、旗城学校教育集团,城区名校师范附小、海岱学校在乡村设立分校,扩展优质办学资源,带动片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二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统筹城乡教师配置,安排新入职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推进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实现县域内师资的均衡配置,指导试点镇制定科学的教师选聘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现专任教师足额配备。2023年暑期整合学校28处,消灭“小微”学校18处,释放教师资源327人;通过城乡跨校竞聘,城乡支教竞聘,解决乡村教师缺口161个,有效保障了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三是提升“关键力量”作用。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青年人才“雏鹰计划”,组建6个培育工作坊,培养校长后备人才34名。通过“美好教育”读书论坛、校长治校育人能力展示、校长封闭式培训等活动,提升校长行政领导力和课程领导力。2023年暑期,交流校长34人,新提拔校长17人,为乡村学校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创建专业化教研助推机制
一是实行教研员联系帮扶制度。健全“四向四式”服务模式,建立“双线双定”联系制度,全面落实教研员帮扶乡村学校制度,每名教研员联系1所乡村学校,每学期进校指导教研工作32学时;遴选学科教研基地,支持全市名师在乡村学校建立工作室,发挥合作共进联盟校联合教研作用。
二是实行教师梯度培养机制。将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以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导师”五梯度培养机制,实行“新苗奖、新秀奖、芳华奖、风华奖、红烛奖”五阶段表彰机制,实施“青蓝工程”,探索教研员定向包靠指导学科教师,让每一名教师找到发展轨道,画出最佳职业成长曲线。
三是构建“三级三中心”发展格局。依托市、镇、校三级发展网络,通过试点镇与城区优质学校成立城乡教研共同体,指导试点镇搭建培新乡村校长工作坊、名师工作坊、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乡村学校联盟四大“培新”平台,实现教学管理、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有机融合。强化镇驻地学校“三中心”辐射带动,打破镇域学校界线,组建以镇驻地初中、小学、幼儿园为核心的区域教研团队,实现以强带弱快速发展提升。
打造信息化赋能增效机制
一是开展“六个一”赋能行动。通过“一网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键式”巡查、“一线式”资源、“一联式”监管,为乡村教育插上信息化“翅膀”。投资1.8亿余元实施教育信息化2.0项目,在全省率先建成第一个互联网学校,制作节目1678期,开发课程资源4000余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
二是开展“双线双定”教研活动。强化对试点乡镇帮扶支持,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在积极开展线下教研指导服务的基础上,融合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开展专家入校指导活动58次,线上专家指导15次,累计培训教师3000人(次)。
三是实现城乡“零距离”连线。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建立网络学科融合在线名师工作室80个,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完善合作联盟共进校应用机制,组织13个城乡学校共同体,持续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城乡学校学生同上名校课堂”活动,通过同步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教研等活动,共享县域内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开展青州市智享直播课堂活动,全市13个学区共1651名优秀教师参与,全面提升教师理解、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