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抢抓教育改革发展机遇,以“幼有优育”为突破口,在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对县域内学前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优质园所的带动作用,全面消除了区域、城乡、校际学前教育质量差异,构建了各类幼儿园抱团发展、同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
城区园带乡镇园,提升县域层面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发挥城区优质园作用,让城区园主动“结对”乡镇园,通过互访交流等形式实现彼此资源共享,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提升。
一是开展沉浸式跟进指导。城区优质园通过深入调研、集体教研、主题论坛等形式为相对薄弱园定目标、找路子,找准发展思路和方法,使其迅速成长为家长认可的儿童成长“乐园”。寿光市第二期结对帮扶行动实施以来,城区优质园先后帮助25个乡镇幼儿园,梳理解决制约园所发展的有效问题60余个,优化管理方案50余项。
二是开展全岗位跟岗换岗。打造12个帮扶共同体,建立全岗位对接帮扶机制,从园长到一般教师,从安全干部到后勤干部,全部实现无缝对接,有效解决了影响园所发展的师资力量不均衡问题。目前,各园所围绕帮扶清单,走进双方园所观摩170余次,开展研训活动320多次。
三是建立5342帮扶机制。要求帮扶双方每次帮扶都要做到“五有计划”,即有时间、有地点、有责任人、有主题、有具体安排;落实“三有措施”,即活动前有准备、实施中有记录、活动后有推进;活动中推行“四步走路径,即聚焦问题—精准帮扶—持续指导—回头再看;活动后搭建“两个平台”,即双交流平台和云资源学习超市,实现帮扶双方共研共享共进步。近两年,在各类评比活动中,寿光市镇村幼儿教师获奖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36位教师在省市竞赛中获奖。
中心园带村办园,提升镇域层面整体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各镇中心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对镇域内所有公办幼儿园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
一是着力改善农村办园条件。把农村幼儿园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体系,支持街道社区和农村集体办园。优先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其它资源举办幼儿园,通过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设立分园、行政村独立或联合办园以及社会力量办园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幼儿园设施更新、配备,积极改善办园条件,目前寿光市村级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级办园标准,县域内15处镇街全部获评潍坊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
二是实行“五统一”管理。各镇街新招聘幼儿教师由中心园统一调配,通过各中心园定期派骨干教师到村级园任教、村级园教师轮流到中心园跟岗学习的“双向交流”方式,保障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充足稳定。成立镇级中心教研组,各中心园统筹安排辖区内各园教育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听评课、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各镇街对非在编教师工资实行统筹管理,确保逐年稳步增长,并为非在编幼儿教师提供社会保障,妥善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各镇街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范畴,与中小学教师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中心园负责辖区内各幼儿园工作的日常检查与指导,每学年度对辖区内幼儿园开展一次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建立分层评价机制。针对各镇街中心园和村办园制定不同的督导评估标准,同时把镇村一体化落实情况纳入对各镇街学区的年度综合评估,做为评价园长的重要指标,督促中心园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引领带动村办园协同发展,彻底消除了薄弱村办园。
公办园带民办园,提升公民办协同发展水平
以镇街为单位建立“公民办幼儿园区域联盟”,变“检查督导”为“服务指导”,摸索出一条公民办“高位嫁接,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径。
一是县级顶层设计。寿光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公办民办幼儿园合作发展实施方案》《公办民办幼儿园结对实施计划》《幼儿园片区化管理规划》等文件,专门成立合作引领办公室,构建公带民动态“片状”管理模式,组建公办幼儿园园长导师团,定期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督导,倒逼民办园压实工作责任,实现规范办园。
二是开展双向合作。定期组织民办园教师到优质公办园跟岗学习,组织公办园教师到民办园交流办园理念,互相取长补短。每年举办的青年教师技能大赛、骨干教师展示课、同课异构、游戏案例分享等活动,所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机会均等,全部参与,实现业务能力同步提升。
三是推进公办园“全覆盖”。寿光市立足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新要求,对民办园逐园摸排,创新举措,通过“新扩建一批、改转一批、收转一批”的方式,一年时间推动25处民办园完成清退或转制,公办率由55.51%提升至71.48%,普惠率由88.71%提升至96.63%。公办园队伍的壮大,为公民办幼儿园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