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的工作要求,依托地域和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深化齐文化系统研究,大力挖掘齐文化时代内涵,主动融入“山东文脉”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将学校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齐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学校从战略发展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将实施“文化传承创新计划”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重点目标任务。以举办齐文化“两创”研讨暨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成立35周年座谈会为契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齐文化研究 推进齐文化“两创”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加强齐文化研究和‘两创’工作委员会”“齐文化学术事务委员会”,推进文化研究范式和研究组织模式改革,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导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完善“两创”工作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工作根基。学校致力于建设“大”齐文化研究院,统筹全校齐文化研究力量,着力打造校内外协同发展的“雁阵式”研究大团队。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夯实“两创”工作根基。遴选国内外齐文化领域研究知名专家为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遴选校内23名齐文化研究专家为齐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组建齐文化青年创新团队。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47名专业人员中,近50%具有正高级职称,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25%以上为40岁以下青年研究人员。
强化研究阐释,建强工作平台。学校按照“目标任务实”“攻关团队实”“物理空间实”“条件保障实”“贡献成效实”的“五实”工作要求,着力建设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齐文化传承创新与数字人文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齐文化传承与示范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出版与齐文化相关著作100余部,承担齐文化相关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0余项,获得山东省优秀成果奖18次,为争创国家级研究基地和协同发展中心、持续做好齐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内涵挖掘,丰盈工作体系。学校依托“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传承示范校”建设,推动齐文化融入“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大学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平台、课程、实践、师资”的“五维”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育人体系。将齐文化中“天下为公”“务实变革”等思想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和思政教育,通过构建“核心—拓展—在线开放”的多层次齐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好用好课堂主渠道;深入挖掘、阐释、宣传稷下学宫“尊道贵德”“以人为本”等优秀精神元素,将稷下元素融入教师培训和师德师风体系,深入实施“稷下青蓝行动”,打造“稷下师德讲堂”;将“尊贤尚功”“开放包容”等精髓要义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重要内容,构筑起科技文化艺术节、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四位一体”的“稷下”文化品牌体系。
强化融合发展,提升工作效能。学校聚焦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长城公园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学校齐文化研究和人才优势,推动与地方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山东省高校新型智库平台——淄博发展研究院(稷下智库)作用,主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政府文化旅游类项目规划和决策咨询提供高质量服务。积极推进稷下书院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齐文化标志性载体,成为呈现地域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打造集学术研究、教育载体、培训交流、咨询服务、收藏展示于一体的高端示范平台,赋能山东文化繁荣发展。
强化对外交流,擦亮工作品牌。学校积极拓展齐文化“两创”学术研究交流,擦亮齐文化理论研讨国际品牌。通过举办两岸四地研学游活动、深化与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交流,系统推进现当代齐文化作品和研究的翻译与海外传播。以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研究为基础,积极落实与希腊雅典大学合作协议及友好合作备忘录,充分利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深化中希古典文明交流,做强“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中希古典文明高峰论坛”等传播、承载齐文化的精神标识品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齐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参加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希古典文明对话会,发布山东省中希古典文明研究重要成果——《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研究论集》;承办的“中国(山东)-阿联酋青年交流营”活动入选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十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