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普及宣讲、乡村振兴实践等主线,组建了23支校级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千余名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学校依托省内外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星火相传,同心燃梦”实践团队前往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湖州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寻访活动,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老兵不老、初心闪耀”实践团实地走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用摄像机记录老兵讲述的红色故事,整理成影像资料,纪念不能忘却的红色岁月。
开展理论宣讲,坚定初心使命。“常春藤”社区实践团、“新农人”助农实践团深入社区、街道、农村聚居区等地开展党的理论宣传。宣传队员精心选择适合的宣讲内容和形式,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各项相关政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发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学校组织引导学生走进农村参与“三农”发展,将专业知识与农村发展相融合,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助力农村振兴。“新农人”助农实践团利用农机专业优势,为盐城东台等地提供农机维修服务等技术支持,开展直播带货推销当地特色产品,助力当地发展。新农人实践团在南通实地调研,利用专业优势和大数据知识为乡村振兴建设绘制“数字乡村图”,积极寻找乡村数字化发展路径,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进志愿服务,加强民族团结。“格桑花开”筑梦团奔赴新疆伊犁地区,为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带去最新的专业知识技术体验和职业体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同心家园”暑期社会实践团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传授科技知识,通过推介当地特色文化和特产风物等形式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保护非遗文化,传播文化自信。“吉水长天”社会实践团走进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对水书、马尾绣、蜡染等非遗项目进行调研,运用专业技能建立非遗数字化档案库,开展非遗艺术作品和书籍保护工作,助力当地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对马尾绣纹样、水书等进行视觉设计,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宣传非遗文化,助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