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优秀案例580*60 校体购2

探索专创融合教育 在甬高校教师暑期忙“充电”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3-07-10 09:55 围观659次

  暑假刚刚开启,学生放假了,但不少高校教师反而走进课堂,开始充电学习。近日,为深入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在甬高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宁波举行,来自10余所在甬高校近40位教师汇聚一堂,开展为期两个月培训班课程,与会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战交流,以分组作业的形式检验成果,提升专创融合教学能力。

探索专创融合教育 在甬高校教师暑期忙“充电”

  专创融合教育师资培训,解决了一些老师的迫切需求

  “现在的同学思维都比较活跃,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孙彩云老师说。作为新就职的高校教师,面对一群年龄相仿的大学生,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数字商贸学院的一线教师,孙彩云目前主要任教移动商务运营、大数据技术基础和农村电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怎么把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自己所教授的专业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助力学生就业,是自己需要积极探索的。”而“专创融合”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这次专创融合教育师资培训,正是解决了像孙彩云这样诸多老师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专创融合适应了一系列政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专创融合”相关培训活动体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宁波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对健全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深入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有重要作用。

  “大咖”引领,理论与实战,引发与会教师头脑风暴

  “双创融合的‘创’,首先从课堂创新上入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邹胜峰表示,激发兴趣是首要的,有了兴趣同学们的参与度也会相应提升,教学效果也就更好。

  邹胜峰2015年入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他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我采用积分制的方法,将同学们分成一个个小组,通过团队积分激发他们上课听讲的积极性,提升专注度,这样我讲的内容就可以更充分地传授给学生。”据邹胜峰介绍,“五步教学”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教学,即连接、呈现、体验、反思和应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周莉莉在讲座过程中,通过《BIM应用基础与设计实践》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解释了“五步教学”,并向在座的教师分享了“专创融合”建设路径提出的由头、过程。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相关“大咖”,他们从大量优秀案例出发,从理论到实战,一步步引领着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深入了解专创融合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有了这样的专创思维,这样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孙彩云表示,这样的教师培训班对于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动态的追踪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甬高校积极探索专创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效

  我市历来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市教育局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引导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多措并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实践相融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据了解,在甬各高校都在专创融合教育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比如,在今年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在甬高校夺得5项金奖(浙江省共获19项金奖)、2个“优胜杯”。其中,高职院校金奖数排名全国第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团体总分、金奖数(3项)均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的好成绩首次捧得大赛“优胜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首次跨进“挑战杯”竞赛“全国金奖”行列。

  那“专创融合”的课程设置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专创融合”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度、参与度、获得感为切入点,以专业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参与课程改革为着力点,以实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目的打造专创融合课程。

  此次培训除了相关讲座的开展,还将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学习等实战模式提高参训教师的相关能力。终教师将以“作业”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官微“宁波教育”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