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建筑方案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该工程总建设用地约2.38公顷,总建筑面积24662平方米,由一个主体育馆和一个综合体育馆组成。体育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上建筑面积220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位于校园主轴线上,紧邻城市主干道北四环中路,交通便利。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承担第29届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和第13届北京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个比赛项目。场馆建筑面积24662平方米,观众坐席8012个。体育馆融合了北京奥运会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体育馆外型以柔道、跆拳道运动中“带”凸显出规整而韵律的变化,传承着中庸和谐、刚柔并济的中华文化,展现力量与精致之美。锈红色亚光金属屋面与“钢铁摇篮”美誉的大学校园文化相吻合。奥运会后,体育馆对外开放,将成为承办柔道、跆拳道等大型室内体育竞技赛事,举办室内体育比赛、教学、训练、游泳、健身、会议及文艺演出等活动的场所。
据悉,奥运会期间,主体育馆设60米乘40米的比赛区和约8000个观众坐席。综合体育馆赛时作为柔道、跆拳道比赛热身训练等配套用房。赛后,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中的主体育馆可以承接柔道、跆拳道、篮球、排球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以及举办学校室内体育比赛、教学、训练、健身、会议及文艺演出等;综合体育馆作为校内游泳教学、训练及水上娱乐活动场所。
1.立于学校“文脉”上的建筑
北京城有条中轴线,穿越天安门广场、故宫,向北直到奥林匹克公园。而在北京科技大学内同样有条中轴线,科大体育馆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北京科技大学的中轴线由学校西门向东延伸,经过学校的主楼、图书馆、体育场,可以说,学校最中心的建筑都处在这条中轴线上,而新建的体育馆位于中轴线的最东端。
2.传递着“带”的信息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的比赛场馆,在体育馆的外形设计上,使用了柔道、跆拳道运动中的“带”的概念。在北科大体育馆的效果图上,记者看到,3米宽,间距0.75米的锈红色金属板均匀的布置在整个立面,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不管是北科大体育馆前的奥运广场,还是体育馆的外墙立面,甚至是体育馆内部,一排排整齐的线条都在传递着关于“带”的信息。
3.牢固的螺栓球钢网架结构
北科大体育馆的屋面钢结构采用的是螺栓球钢网架结构。整个屋面俯瞰的话就像是由许多杆件组成的一张“网”,而连接杆件的节点是球形的,上面有小孔用来拧入杆件上的螺栓,杆件通过这些节点连接在一起,便组成了钢网架。
负责基建的工程师介绍,出于经济性考虑,屋面选用的螺栓球钢网架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4.防腐防锈的螺栓球喷锌工艺
北科大基建工程师说,为了解决体育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在奥运会赛后,在科大体育馆内还要建一个游泳馆。考虑到螺栓球在游泳馆的水雾环境问题,在研究水雾、湿气对螺栓球节点产生的影响后,提出切实可靠的防腐防锈措施——即对构成螺栓球钢网架中的螺栓球采用喷锌防锈工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螺栓球的设计要求,保证螺栓球的正常使用年限。
5.绿色环保的太阳光导管照明系统
北科大体育馆将安装148个直径为530mm的光导管。它既是这座场馆所采取的最特殊的技术,同时也是最大亮点。体育馆的钢屋架是网架结构,杆件较多,如果用开天窗的方法采集自然光,会受到杆件遮挡,效果不甚理想。而使用光导管,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太阳光导照明系统主要由采光罩、光导管和漫射器三部分组成。其照明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室外自然光线并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经过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器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场馆内部,从而打破了“照明完全依靠电力”的观念,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无能耗的照明产品。
北科大体育馆是北京奥运会所有奥运场馆中在比赛场馆中央安置光导管最多的。在阳光比较好的情况下,它采集的光线能满足体育训练和学生上课的要求,基本可以不开灯或者尽量少开灯。由于光导管是密闭的可以有效地节省维护地费用。光导管在白天采集光源照亮室内,晚上则可以将室内的灯光通过屋顶的采光罩传出,起到美化夜景的效果。
6.广场将铺生泰砂透水砖
据悉,建成后的北科大体育馆前广场和周围的约2000平方米场地将会固化。这2000平方米的场地都将铺上具有生态效益的生泰砂透水砖。
生泰砂透水砖是以生泰砂(沙漠中的风积沙)为原料,采用独特的工艺黏合压制而成,加工过程不需要烧制,是一种有益于生态环保的节能型新材料,具有透水、透气、耐压、耐磨、融雪和防滑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