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黑龙江:奋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3-05-10 17:28 围观10228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大更将教育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有效转化为发展导向、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法,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出台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落实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完善龙江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全力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新突破、新成效。我省入选2022年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首次获得国务院激励!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成绩受到全国政协高度肯定,在全国政协第66次双周协商会交流发言。2023年在全国首个签署《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创建国家职教改革示范区,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新模式。在学段学龄人口减少情况下,2022年职业学校招生18.06万人,同比增加1.74万人,实现连续3年正增长。职教经费从2018年的77.1亿元增至2022年的98.9亿元,年均增幅达5.5%,职业教育投入只增不减。进入新时代,龙江职教已经发生了格局性变化,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改革发展快车道,奏响了砥砺奋进的改革新篇章。

黑龙江:奋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龙江职教亮相全国职业教育博览会。

  职普融通深化改革构建龙江职教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破冰起航。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类型教育的明确定位打破了职业教育学历的桎梏,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所学校已正式启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程序,打破省内职教学历天花板。高效实施“双高”“双优”建设。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6所,居全国第13位。2022年下达13.3亿元,支持“双高”“双优”建设,较2021年增加15.6%。在教育部“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中,6所学校全部获得“优秀”,在教育部“双高计划”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构建贯通、融通的职教体系。中高贯通全面覆盖,高本贯通不断扩大,配合五年一贯制、“3+2”中高职贯通培养,多路径打造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推进“职普融通”改革,在齐齐哈尔等地设立14所“大兴式”综合中学,开展职普融通试点班,“大兴模式”被中国教育报刊载,入围全国教育典型案例。2022年贯通培养达到5.6万人。在全国率先完成扩招任务,首次面向在岗群体开展定向培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日趋完善。

  推动落实“职教高考”制度。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职教高考”。2021年我省出台《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职教高考”,从2024年开始,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调整为全省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并逐步增加本科高校招生计划。届时职教高考考生在师资安排、课程设置、学生奖学金、毕业证书以及学位授予、就业等方面与普通高考学生待遇一致,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接龙江产业升级

  调整结构服务龙江新兴产业。优先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瞄准龙江四大新兴产业升级,强力推进院校布局调整,推动以中职学校为重点的资源整合,中职学校由2018年的229所调减至195所,基本形成“一县一所、一校一品”发展格局。6所农业高职实质性整合为4所。

  优化专业适应龙江急需产业。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开展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聚焦现代农业、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等重点领域重组专业集群200个。围绕先进制造业、冰雪经济、“一老一小”等急需领域增设专业点83个;撤销供大于求、就业不理想的专业点109个,形成一批紧密对接龙江现代农业、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的特色职业学校和专业集群,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产教融合聚焦龙江重点产业。与东安集团、北大荒集团、北渔集团等领军企业建设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30个。省教育厅与龙江森工集团、省住建厅、中铁国资、中国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哈尔滨新区共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示范合作先导区,建立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73家,建设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8个,涵盖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1026家成员单位,其中集团内规模以上企业556家。组建电子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10个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学校书记校长全年联系企业14175家,同比增幅36.94%。

黑龙江:奋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农机学院设施农业创业团队在北方寒地大学生创业基地温室进行日常养护工作。

  科教融汇创新赋能智慧引领三教改革

  融汇科技力量激发职教新动能。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与省农科院共建作物生产科教融合学院,打造了4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培育农作物新品种9个,授权专利42项,开展科技服务200余次;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组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研发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6320万亩,减少黑土地流失70%以上;校企研组建“大豆选育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豆新品种选育,突破大豆种植区域北界,实现在第四五六积温带可种植,年均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研发抗倒伏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近三年累计推广水田面积19.5万亩。职业学校在冷水鱼养殖、东北民猪种猪繁育、水稻浸种催芽污水处理等方面贡献了科技智慧,全面助力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战略实施。

  智慧教育引领“三教”改革。入选国家职教智慧教育平台分项试点省份。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0门,位列东北三省地区第1位。着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全国第12)、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全国第6)、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0门;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2部,遴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类优秀教材89部,获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17项。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深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考核通过率达到74.4%。

  德技并修涵养龙江工匠。多年来,围绕我省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龙江职教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骨干、以应用型高校为牵引,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就业创业,着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厚植“龙江四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挖掘开发“红绿蓝金银”五色教育资源,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构建了具有“中国方略、龙江特色”的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遴选培育高职课程思政示范校3所、示范课40门、教学名师10名、教学团队10个,有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拔节孕穗”各阶段,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充分释放龙江人才红利、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和创造力。2022年我省首次承办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创近五年最好成绩,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43个,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和2项最佳进步奖。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纵横获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获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受到人社部致信表扬。

  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出台《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全省“十四五”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和水平。落实职业学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考察公招政策,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三五”以来,我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教书育人楷模1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教师大赛国家级奖项95项。

黑龙江:奋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纵横(中)获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

  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服务龙江全面振兴

  服务三农助力龙江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我省始终走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前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与齐齐哈尔市共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示范区,校地校企共建区域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10个,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9个。组织12所涉农高校与18个边境县建立协同发展联盟,开展农技服务项目42个,累计培训1.5万人次,惠及农民近4万人,培养了全国种粮大户刘彩华、乡村致富带头人周淑清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烙上龙江职教印记。

  助力工业强省服务东北振兴。我省率先启动全国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5个城市确定为全国首批试点,哈飞、一重集团等178家龙头企业与71所职业学校开展了双元培育试点,校企“双主体”培育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制发《黑龙江省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意见》,推进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青年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专项培训,开展补贴性培训24.5万人次。新增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

  加大合作服务“一带一路”。龙江职教充分发挥我省地缘优势,开展对接合作,与俄罗斯、赞比亚、泰国、韩国等2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黑龙江建筑职业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学院等10所学校参与组建东北三省一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14所学校参加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组织的培训项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院校。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开展与产能合作国远程教育培训合作,分段联合培养学生,课程标准并被国(境)外采用,黑龙江职业教育从“引进来”“走出去”,走向“再提升”,在互利共赢中为世界各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黑龙江:奋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德方专家到哈二职讲学。

  东风劲来正当时,奋楫潮头逐浪高。龙江职教将紧抓部省战略合作历史机遇,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龙江样板”,在答好“强国建设、教育有为”的时代命题中作出职业教育应有的贡献。

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黑龙江大学游泳队在2024年黑龙江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获得佳绩
    黑龙江大学07-17
    2024年6月30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指导,黑龙江省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在东北林业大学游泳馆落下帷幕。本次比赛由来自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的183名运...
  • 黑龙江大学召开学期末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黑龙江大学07-17
    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7月12日,黑龙江大学在主楼B座301会议室召开学期末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学校副校长井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 湖南“四措并举”构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湖南省教育厅07-15
    近年来,湖南省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部省协同,整省推进,多元发展,加快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了有力技术技能人...
  • 山东省教育厅部署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工作
    山东省教育厅07-12
    7月11日,山东省对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高职联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等职业教育长学制培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会议系统总结了山东省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工作,指出要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召开2024年招生工作委员会会议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7-08
    7月3日下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4年招生工作委员会会议在主楼201会议室召开。招生工作委员会主任、校长郭宏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招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乔广霞主持会议,招...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召开2024年招生工作委员会会议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7-08
    为有效借鉴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方法,深入推进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7月2日,攀枝花学院党委书记胥刚带队,副校长石维富和研...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基层中医药临床骨干人才(中医内科方向)培训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7-08
    7月1日至3日,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我校承办的黑龙江省基层中医药临床骨干人才(中医内科方向)培训班在我校综合楼主会场举行。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曲峰出席开班式,我校医务处处长王杰...
  • 广东省教育厅举办全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培训班
    广东省教育厅07-05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方案》(粤教师函〔2023〕25号)要求,6月26-2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承办的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培训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