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下称“教共体”)和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全域推进城乡优质均衡办学,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云霄积极打通城乡学校“围墙”,实现资源互补共建。组建三个初中教研集团,城区实验小学等四所优质学校分别挂钩帮扶农村薄弱小学。成立云霄一中教育集团,积极扶持乡镇高中发展。学前教育教共体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创新“1+N”模式构建教育集团。实施“优质校+薄弱校”“城区校+农村校”结对工程,1为优质学校,N为是新建校、乡镇学校、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等。探索“紧密型”“协作型”“托管型”“帮扶型”集团化办学模式,由优质学校带动新建学校、较优质学校、潜力学校、薄弱学校等,大力实施“六联行动”(管理联通、队伍联建、教研联合、文化联创、质量联评、帮扶联动),促进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创设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流程再造、教育数据共享,倒逼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深刻变革,探索有效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贯通教、学、管、评、研等学校核心业务,融合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点播课堂、双师课堂和同步教研等方式,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与偏远地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服务教共体改革发展。
用好“指挥棒”优化激励机制。建立共同体建设考核机制,将共同体捆绑式考核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开展阶段性评估和年度评估。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予以倾斜,促进城乡师资良性流动。通过“上城跟岗锻炼”“下乡支教走教”“带编顶岗交流”等形式,着力构建城乡教师大流通、大融合格局。
集体备课促均衡。行政推动深化集体备课,组建区集体备课高级研修班,开展集体备课推进会,组织“一课一队”“一题一队”评比活动,实现学校学科团队集体研讨、磨课、上课。
师资互通促交流。创新“分层分类宝塔型渐进式”师资培养模式,实施新入职教师基地培养、全员教师专业发展、骨干名师(名校长)重点培养三大工程。建立“教共体”内部教师流动机制,实行名师骨干跨校流动、名优校长3年轮岗管理等举措,打通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用人通道。通过两校师徒结对、异校跟岗锻炼、示范课引领、集体备课、名师工作室等形式,推进共同体优质师资的流动
精准把脉促提升。建立教学管理、教师流动、教师研修、学生交流、资源共享、文化建设等6项机制,通过专家引领、新老结对、学科组研讨等方式,实现各学校师资、校资、课程设置、教研成果集中管理、统一供给。核心校以教育理念引领为核心抓手,对乡村薄弱学校“把脉问诊”,通过课题研究等方式,优化顶层设计,更新管理理念,完善考评制度,增强学校内生动力,提升成员校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近三年,云霄累计投入10593万元,推动24个学校工程建设。全县14所义教寄宿制学校3800名学生吃上健康营养“放心餐”。2020年至2022年全县共发放各类资助金4208.6282万元,受益学生49879人次。新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91名,全县已有67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学15所、小学52所)实现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教共体建设的出发点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教育更加公平、优质均衡发展;落脚点是利用教共体这个载体构建“虚拟大校园”,加强校际交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关键点是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阶段,云霄县将高质量开展同步课堂、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实现融合型教共体内校区间教师无障碍流动、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每一所受援校任教,实行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一体考核、共建型教共体捆绑考核,将教共体作为“优化布局”的“发动机”、“教育品牌”的“孵化器”、“教师成长”的“润滑剂”,打造“学在云霄”名片,促进云霄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