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政策,主动适应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围绕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开校门、出国门,与127家国内外校政行企单位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引进境外资源、开展境外办学、推动成果互认,形成“平台赋能 项目驱动 双向交流”国际合作教育模式,进而推动专业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新范式。
平台赋能:产教融合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
为更好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在教育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山东省教育厅支持指导下,学校联合47所职业院校以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央企,在蒙古国、缅甸联邦共和国、几内亚共和国、老挝等9个国家建立15个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成立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作委员会,建设海外职业技术学院,集政行校企优势力量“组团出海”,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新华网合作开发“国际在线教育云平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等5个国际教育教学平台。整合各方优质资源,为走出去企业培训员工3万余人次,覆盖当地80余万厂矿社区居民,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资源在国内国际、校企之间“双循环”。先后组织教师赴海外校区任教、到海外企业挂职、服务走出去企业开展培训500余人次,实现师资队伍在国内国际、校企之间“双循环”。培养输送242名学生赴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留学深造,98人获取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资格。与中国晶科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输送学生赴海外实习、就业1200余人次,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内国际、校企之间“双循环”。
项目驱动:加快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职业教育走出去
按照“引进—重构—推广”的路径,依托中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全球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重构、序化,开发一批国际认可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通过“国际在线教育云平台”在海外推广应用,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职业教育走出去。
一是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依托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学院,持续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和国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在此基础上,重构、开发4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9门课程标准,被泰国、缅甸等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企业认证采用。开发坦桑尼亚新能源汽车技术员NTA5(5级)职业标准,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订单培养、学生海外实习实训、线上线下海外员工培训、国际学生培养等方式,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国际交流。
二是推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校企携手开发“中文+职业”工业汉语教材,建立教学资源库。形成国际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体系。编写机械电气设备维护、珠宝加工等9个专业领域《工业汉语》教材18本,其中有3本工业汉语教材获评山东省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入围“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开发3个国家级国际中文教育网络资源课程,建设精品资源课程7门。
三是推动职业教育模式走出去。创新实践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三结合”,政行校企“四联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师资队伍“五重构”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设立国际学分银行,实现学分互认、标准互认、模式互认。
双向交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出去与中外人文交流相融合
坚持将人文素养融入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融合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研学体系。通过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汉语桥”等系列活动与“孔子六艺学堂”“中文工坊”课程相结合,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先后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泰国、刚果(金)共建全球首批“中文工坊”2个。在校内建设中华传统文化VR体验馆,在海外建立5所“孔子六艺学堂”。推动中外友好互鉴,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中外民心相通。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国际化办学经验在36个国内外会议上向近500所院校推广,被国内68所院校借鉴应用,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