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聊城大学:四项举措,为创新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3-04-20 09:48 围观382次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聊城大学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指引,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为保障,以促进创新创业资源融通融合为支撑,以学科竞赛科学化组织与管理为抓手,积极构建大“双创”工作格局,促进“大双创”与“大教学”“大学工”“大管理”人才培养链条深度融合,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环节高度协同、提质增效。

  完善体制机制,以“大双创”为引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一是完善“双创”领导体制,升级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与学生工作校领导为副组长,建立科学高效的创新创业工作指挥部;创新创业学院增设创新部、教学部和创业部三个部门,各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新创业工作秘书,实行创新创业工作月流动例会制度,及时疏通工作堵点、解决难点、激活亮点。二是完善政策制度设计,修订《聊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聊城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聊城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核心文件,完善创新创业科学化组织与管理、激励与保障政策体系。三是激发学院与教师参与积极性,单列研究生推免名额,奖励创新创业工作成绩突出学院,形成研究生推免与双创工作联动机制;将教师指导学科竞赛获奖首次纳入聊城大学“光岳人才工程”评选与考核条件、纳入专业技术岗位晋级条件,为创新创业工作凝聚政策合力。

  强化课程师资,以“大教学”为基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一是强化教师团队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完善“双百”导师库建设,组建校内外“双创”授课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指导能力,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举办指导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创新创业精品微课比赛,提升教师场景化、项目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能力。二是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涵盖1门创新基础必修课、1门创业基础必修课、N门专创融合公选课的1+1+N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全覆盖开设《创新创业导论》与《创新基础》《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课程,邀请校外导师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推动教师开展项目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能。三是优化学生学分管理,出台《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情况折算为学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学习实践。

  强化项目培育,以“大学工”为支撑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保障

  一是推动管理科学化升级,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规定创新创业项目均实行导师制,创业项目聘请企业导师,全校各级各类实验中心对学生免费开放;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实施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坚持学校统筹管理与学院灵活使用相结合,增进学院与教师参与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校内深度协同,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为项目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案的制定积累资料,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的重要载体,实现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建设与“大创”项目设计双提升、双赋能。三是延长创业服务链条,建设聊城大学科技园与聊城概念验证中心,构建“大学+概念验证+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服务。

  擦亮品牌工程,以“大管理”为抓手提高学科竞赛组织水平

  一是强化“一专业一竞赛”品牌工程建设,编制《聊城大学学科竞赛发展分析报告》,修订《2022版竞赛指南》,做好“一专业一竞赛”竞赛分析研判,对标对表分析学校的优势和不足,紧抓着力点针对性开展工作。二是落实赛事承办责任,明确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承办单位,实现56项赛事在二级学院全面对接;制定学科竞赛校赛组织工作流程标准,强化赛事组织过程管理,细化赛事服务保障,规范细化各级各类赛事组织。三是强化专业教师参与积极性,把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纳入学校各级各类人才工程、职称晋级、评先评优等工作,纳入实践教学经费支持范畴,提升双创教育研究在教研项目立项比例,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一专业一竞赛”活动。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