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南通市通州区赋能“双减”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3-04-03 09:23 围观412次

  连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深入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积极拓展科普活动,盘活优质资源,多方协同汇聚科普教育合力,全面助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拓展路径,实现“双减”精准服务。各学校进行线上线下科普宣传,营造校园科普氛围。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技节、科普日、科技先锋超市、院士专家“四进”等科普活动,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对接中小学科学新课标,借助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教学优势,开发机器人、编程、航模、无人机等科技社团校本课程,打造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孵化器”。

  盘活资源,实现“双减”品质服务。一方面将优质资源“请进来”,将科普机构、科技人才请进校园,指导学校多形式开展科学教育工作。通州高中邀请高校大学生社团联合进行航模表演;高新区小学与上海基地科普馆联合直播互动平台,带领学生了解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借助科普教育基地“走出去”,借力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该区内多校组织学生前往南通洲际绿博园学习自然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强化保障,实现“双减”合力服务。该区教体局联合科协等部门,发挥青少年宫等综合性校外活动场所的科学教育功能,帮助学校建立与科普场馆、科研机构的互动,常态化开展科学教育。同时统筹规划和管理全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各学校还将科学教育作为家校共育的必要内容,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开发科技潜能。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以名师培养未来名师,宁波首轮十个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授牌
    宁波市教育局07-16
    为落实《宁波市“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办法》,加强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提升科学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近日,首轮十个宁波市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授牌。当天,宁波市第四轮省名师网络...
  • 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打造创新合力新品牌 赋能科学教育新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06-26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举行2024年钟楼区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来自全区22所学校的211位同学参加了本次比赛。本次比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赛包括“...
  • 江苏泰州:创新教具学具设计 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江苏省教育厅06-24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举办了小学科学教师教具学具设计现场展评暨观摩活动,切实推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活动采用现场演示的形式,参赛作品遵循儿...
  • 萌娃探索5G体验高新科技
    镇江市教育局06-19
    为让孩子们更直观的领略科技创造的巨大魅力,6月12日,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的小记者们走进了镇江移动5G体验厅,开始了科学奇妙之旅。一进入数字馆,立刻被这里充满科技感的布置所吸引,...
  • 南通市海门区教体局:打通校园足球发展路径
    南通市教育局06-19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校园足球作为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推进体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探路工程。推进区域机制创新。海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足球发展,将足...
  • 江苏南通市2024年中考圆满结束
    南通市教育局06-19
    6月18日,江苏省南通市圆满完成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以及2025届初中毕业生生物、地理考试。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公平公正、安全平稳的底线思维,强化使命担当,聚焦关键环节,落细工作职责,强...
  • 河南信阳市:多措并举 积极推动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
    河南省教育厅06-18
    河南省信阳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章立制,健全科学教育培养体系。信阳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
  • 湖北省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模式推进科学教育
    教育部06-18
    湖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打造“中小学提需求、高校送服务、教育搭平台、地方汇资源”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