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要在强化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上真抓实干,把‘效’体现在协同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上”部署安排,抢抓世界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和人才中心向东方转移的重要契机,以“11个一流”引领实施“1445”改革工程,纵深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福大力量。
一、坚持学科引领,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一是全力打造化学世界一流学科。坚持“扶优扶强扶特”,创设“学科特区”,以化学学科为主干,聚焦催化化学等5个特色方向,有机整合化工、材料、药学等支撑学科,强化交叉融合,努力推动光催化、化学测量学等学科领域实现从国际“并跑”到国际“领跑”的突破。当前,学校化学ESI已进入全球前0.43‰,材料ESI进入全球前1.5‰,化工位居US News世界学科排名第26名。
二是积极培育若干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结合发展趋势和优势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遴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与智慧管理、智能建造3个学科群,作为新的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对象。按照改革试验区模式,在经费、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推动凝练优势特色方向,实现内涵发展,争取早日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福州大学“氨能源催化工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现福建省属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零的突破
二、坚持引育并举,打造区域人才中心
一是加快集聚高层次师资队伍。通过“院士引育计划”“领军人才集聚计划”“优秀青年储备计划”分层次引育国家级人才,创设人才驿站、“领军人才+团队”引智模式等,加快汇聚世界一流人才。近5年来,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4人,引进和培育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外国院士6人,新增省特级后备人才5人,新增杰青、长江等领军人才24人,新增海外优青、青年长江等国家级青年人才27人。
二是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依托,强化“三全育人”,创设“紫金模式”“泉港模式”“晋江模式”,推进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快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5年来,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学生在三大期刊及子刊发表论文31篇,获国际级学科竞赛282项,国家级2643项。
杨黄浩教授团队创新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三、坚持顶天立地,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一是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围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先进光学、量子物理等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强化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从“0”到“1”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75项,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荣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是瞄准福建省产业急需,大力加强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动对接该省“四大经济”,大力加强数字中国、氨氢能源、光电显示、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等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坚持“引企入校”和“送技下县”,努力将科技成果写在八闽大地上。近5年来,学校对外签订科技合作合同3408项,社会服务总收入达13.4亿元,共研发首台套装备十余台套,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