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 “稳经济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科技人才专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刘健在发布会上介绍福建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刘健介绍:
近年来,福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全省共有高等学校89所,在校生11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6%,现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5个(含省部共建、国地联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8个。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经费占全省总数85%以上,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占总数50%以上。当前及今后,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福建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着力优化高校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科研创新,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更好服务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
一是抓布局优化,着力增强高等教育竞争力。加快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谋划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海洋类本科学校,规划设置服务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健康食品、文化创意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理工农医类高校来闽办学。实施“双一流”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建设等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福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二是抓人才培养,着力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力。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实施高等教育服务“四大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应用学科联盟,强化高校与政府、市场、社会的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增加急需紧缺领域本科专业,提高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加强基础学科联盟建设,加快培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抓科研创新,着力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重点推进有组织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推动高校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和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等联合资助,支持高校承担更多省级基础性和产业化项目。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争取在优势领域特别是“卡脖子”问题上,取得原创性突破。
四是抓教育引导,着力增强创新创业原动力。完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师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效应。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双创学院、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带动创新创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发布会上,记者关注哪些问题?
记者提问:省教育厅在分类推进高校建设、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方面,主要有哪些举措?
刘健:我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在分类推进高校建设上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将“双一流”建设高校分为A、B两类,遴选A类高校5所、B类高校5所,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凸显高校在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上的主力军作用,以及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支撑创新策源地的基础作用,提出“建设一支高层次师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目标,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基础学科联盟、应用学科联盟和政产学研用金联盟为抓手,引领推动一流高校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根据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将一流应用型高校分为A、B和培育项目3类进行建设,每类项目各遴选高校5所。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将聚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积极响应“四大经济”发展新需求,健全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紧密关联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供给地。
三是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双高计划”建设。支持我省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实施省级“双高计划”,遴选高水平高职院校12所、高水平高职专业群34个,高水平中职学校36所、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08个。“双高计划”建设,主要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引领改革、对接产业、支撑发展的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