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赋能谋发展,提质增效谱新篇。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点,畅通链接点,聚焦“课程、师资、联盟”三大要素,突出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研究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师德、抓管理、促业务、搞培训、战疫情,以精准培训为抓手推进教师培训改革,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打造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云霄县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师训工作将着力打造干部队伍护航、骨干教师领航、青年教师启航三大工程,落实教研教改、“双减”、阅读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分层分类开设专场培训,精准施培,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全面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分层分类、分段分科、一体设计、递进发展”的思路,聚焦不同学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骨干的教师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进行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设计,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青年教师助力计划重在“送教下乡”,新入职教师培训重在“跟岗研修”,信息技术2.0培训重在“自主选学”和“校本研修”。
因材施教,打造课程“聚宝盆”。精准解决基层的重点、难点、热点、痛点问题。急基层学校之所急,想基层教师之所想,提供解决难点痛点问题的“干货”“硬货”,真正达到“你刚好需要,我恰好出现,而且还专业”的适需境界。按照“点面结合、条块兼顾”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新聘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五级成长”,校(园)长“任前、任职、提升、优秀、卓越”“五级成才”,以及教师全员培训课程体系,着力打造思政、师德、心理健康、专业学科等品质课程,推进全过程育人、全课程育人。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特点,落实“教师因需选学,机构按需施训”,推进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确保培训“既烧大众菜、又做营养餐”。立足教师立德树人使命,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体育美育、班主任工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态教育、全民阅读、校园文化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预防校园欺凌、心理健康教育,乡村学校家校沟通、乡村文化振兴和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等主题领域的内容有机与各类培训有机融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本领。为青年教师开辟培苗绿色成长通道,开展“青蓝工程”自主“传、帮、带”,“集体教研”自主“学、磨、研”,心灵之声“解困惑”,拓展培训“获友谊”,主题沙龙交流“解难题”,职业能力竞赛“展芳华”,下基层实践“增见识”,梯队培养“强能力”,让青春与职业共成长,打造实力青年教师队伍。全县2000多人次参加乡村教师市级专项培训。选拔6位优秀基层小学校长和7位优秀基层小学老师参加“十百千万”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孵化工程。
因人成事,建立师资“人才库”。培训须面对“正确的人”,才能“做正确的事”。按照“内优外联、抱团取暖”原则,充分利用本地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以及“三名”工作室成员等内部资源,同时聘请县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行家里手等外部资源,形成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名师带动、全员参与的新型教师培训体系。精心设计预期培训成果,精细耕耘培训成果,精确测评培训成果。组织教师在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研修学习中充分交流、分享智慧,掌握教书育人的过硬本领。开展教师培训整校研修模式改革,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以学段学科为主线,以整校(含联校)参训为基础,以骨干引领全员,将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整校推进与分层分类培训相结合,将区域联合研修与学校小组研修相结合,将教学、教研、培训相结合,实现区域、学校引领下的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网络研修、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元化培训手段,精准施培,因时施训,降低培训的“工学矛盾”,实现培训的减负增效。
因势利导,构筑联盟“共同体”。借智借力借势,形成教育智库、教师发展机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五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造协同发展、协作共赢的生动局面。着力推动技术应用,助力“精准”培训,继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启“智能+教师培训”新时代。探索教师培训与教师培养的有机衔接,实现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坚持教育资源“问海借力”和“城乡均衡”两手抓,借助城乡共建,山海协作等平台,促进跨地区教共体建设,共同打造“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的良好教学生态,在跟岗挂职试点、以赛促训探索、研训协同改革等方面借智聚力,助力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凝聚培训智慧。组建了“三横两纵”八种办学样态教育共同体,覆盖初中、小学、学前三个学段,纵向推进初小、幼小科学衔接教育。八种办学样态教育共同体包括联合办学、城乡共建、公民协同、片区联盟、初小融合、幼小衔接、教研互助、山海协作等类型。在办学理念交流、教学教研互动、名师结对帮扶、特色课程建设、师生研学互访、优势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全县组建三个初中教研集团,对农村初中进行教学教研帮扶,城区实验小学等四所优质学校分别挂钩帮扶农村薄弱小学,从教学教研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云霄县第二实验小学、一中分校、元光中学分别与厦门双十海沧附属学校、厦门一中海沧校区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成立云霄一中教育集团,积极扶持乡镇高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