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发展任务明确、路径清晰。寿光市教育系统紧跟教育发展时代步伐,立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聚焦教育发展的难点堵点,精准实施“四大行动”,全面助推乡村教育振兴,致力于让城区每一个孩子“上好学”,打造了“公平+优质”的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一是聚焦生源高峰带来的“城镇挤”问题,实施“城区学位扩容行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后,近几年城区入园、入学儿童骤增,2023年寿光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将达2.4万人左右,较往常年份翻一番。为有效应对生育高峰可能带来的入学难问题,寿光市高标准规划城区学校布局。寿光市委、市政府把学校建设作为“一号工程”, 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8—2035年)》,以“城区增容、乡村提质”为总体思路,确保学校布局与生源分布一致。全面启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到2023年将新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44 所,义务教育学段新增学位2.3万个,学前段新增学位5000多个,实现教育资源扩容与学位增长需求的同步协调推进。高要求强化部门联动。教体局积极协调住建、规划、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与各镇街党委政府通力配合,瞄准前期规划、征地、土地整理、招投标和开工等各个环节,压茬办理各项手续,各部门“变串联为并联”,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为项目按时投用争取了时间。全方位联合社会力量。全面强化与鲁清、巨能、全福元等寿光本地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对接,确立了“社会投资、政府租赁、公办管理”学校建设模式。2022年,在9月份已投用5所新改扩建中小学的基础上,又新开工建设6所学校。该批新建学校2023年新学年投用后,寿光城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将得到有效破解,教育发展基本盘全面夯实。
二是聚焦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的“乡村弱”问题,实施“强镇筑基行动”。镇区处于城镇村的中间,具有支点作用,既可以承接城区输出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辐射带动村居薄弱学校。寿光市精准发力,结合山东省教育厅实施的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确定“三个一”推进思路,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效。落实一项举措,对镇驻地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发挥镇域统筹和镇政府驻地学校对域内其他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镇域学校交流帮扶,全面提升镇域教育教学质量,缓解城区教育资源压力,提升镇域教育实力。打造一批试点。遴选5个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乡镇作为首批强镇筑基试点镇,坚持“一镇一案”,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突出育人特色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构建一个模式,各试点镇以镇街驻地学校为头雁,形成辐射相关小学和幼儿园的两个雁阵,再以两个雁阵构成镇域大雁阵,同时借助区域联盟及智慧教育资源,与镇外优质学校形成多重校际合作,形成了镇域多重雁阵治理模式,全面破解了乡村教育中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部分乡镇实现学生“回流”。
三是聚焦农村学校“位置偏”引发的教师“不稳定”问题,实施“县管校聘改革行动”。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寿光以县管校聘为抓手,推动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县域层面,因需而异均衡配置。根据乡村偏远学校用人需求,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在偏远乡村学校特设部分高级教师岗位,倾力打造30个省市县“三级”特级教师工作室,以强带弱提升乡村教师整体水平。镇域层面,统筹协调师资配备。综合考虑域内学校的偏远程度、交通状况、办学规模等因素,把乡镇学校分为镇区学校和偏远学校。对长期在偏远学校工作的一线教师,职称晋升除常规加分项之外,另设任现职内偏远学校工作年限奖励分,调动了教师扎根偏远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对音体美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不足的小规模学校,采取“联校设岗”的方式,设置一定数量的“走教”岗位,明确走教学校、周课时量标准及走教要求,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校级层面,确保人岗相宜。进一步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发挥岗位竞聘的激励作用,各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岗位竞聘方案,通过分层聘任、双向选择,让每位教师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是聚焦城乡学校教育理念“差异化”产生的办学水平“不均衡”问题,实施“学校抱团发展行动”。乡村教育振兴仅凭农村学校单兵作战是难以实现,必须从县级层面统筹协调全面发力。为实现城乡学校抱团发展、共同进步,寿光从县级层面统筹协调、全面发力,以“名校办新校”方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寿光市圣城中学与今年新建的巨能小学实行“一校长两校区”管理,推动新建学校迅速成长为百姓认可的优质学校。以“名校办分校”方式推进共同体建设,建桥学校托管了东七小学、延庆寺小学,现代明德学校托管了屯田小学,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组建7大学校发展联盟。以7所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辐射全市所有乡村学校。联盟内学校实施“捆绑评价”,开展“教学督导+学校管理”双线问效,问效成绩与年度综合督导成绩挂钩,激励城区学校为乡村学校做标杆、当示范,实现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城乡教育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