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校招数字化加强:2023年春招83%的企业校招线上化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3-02-03 09:42 围观508次

  日前,致力于“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中青报与“新一代校园招聘引领者”牛客联合发布《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白皮书基于数据洞察及行业实践,清晰地阐述了校园招聘的现状与趋势,预知校招风向并双向赋能求职方及招聘方。

  据报道,2023 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1158 万人,同比增加 82 万人,不断暴增的毕业生,让大学生就业逐渐如高考一般万军过独木桥。《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中调研了 2022 年秋招求职招聘难度,约65%的应届生认为求职难度达 5 星,是招聘难度的3. 25 倍。

  值得深思的是,虽求职者处于校园招聘的被动方,但企业在校招时仍旧困难重重,如 2022 年企业秋招渠道问题、毁约问题、简历问题分别占比56%、46%、37%。

  未来校园招聘,该何去何从?

  《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基于 7539 家企业、 6597 名应届生调研,结合牛客700W+用户的人才企业库校招数据定性定量分析,为你预见校园招聘的发展态势。

  尖 端人才不愁offer,而45%的应届生无offer,企业校招依旧很难

  我们发现尖 端人才拒offer仍是企业头疼问题, 2022 年秋招企业预估offer入职率理想情况集中在70%-80%。

  调研发现, 2022 年秋招应届生参与度为73%,同比降低14%,选择升学深造和考公/进事业单位的学生分别增加10%和6%,慢就业稳就业加强,这意味着一些尖 端人才未流入企业招聘市场。

校招数字化加强:2023年春招83%的企业校招线上化

图:来源《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同时,在 2022 年秋招中61%的应届生投递超 20 家企业,同比增长22%,甚至31%的学生投递超 30 家以上,海投愈演愈烈,使企业对尖 端人才的识别难度和转化难度增加。

  调研反馈,在尖 端人才中,技术人才是企业校招抢夺重点, 2023 年春招94%的企业招技术,且28%的企业只招技术,其中技术岗招聘难度排序为:算法>后端开发>前端开发>移动端开发>测试。

  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应届生反馈今年校招寒气逼人,受疫情和市场情况影响,高达45%的应届生在 2022 年秋招未拿到offer,真正的求职冰火两重天。

校招数字化加强:2023年春招83%的企业校招线上化

图:来源《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市场变幻,硬件行业汽车行业成为校招新风口

  调研发现,学生侧拒offer核心原因除薪资福利外,十分重视行业前景,由于疫情和政策市场风向变化,近几年行业风口也出现变幻,如教育、餐饮等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信创国产化、双碳目标的政策引导下,也给了一些行业发展机遇,比如硬件行业、汽车行业。

  调研发现,除互联网行业外, 2022 年秋招技术岗应届生偏好通信/硬件行业,非技术岗应届生偏好汽车行业,这也与国家政策行业新风口呼应。

  据2022- 2027 硬件产业趋势报告中预测2020- 2026 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超速发展,按照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2026 年中国硬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2 万亿元。而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双碳目标的催化下,也即将迎来全面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 年)》中指出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20%;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销售主流。

  因此,大家可以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就业市场,不少新机遇已经在蓄势待发,只看谁有能力抓住。

校招数字化加强:2023年春招83%的企业校招线上化

图:来源《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杭州、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就业意愿走高,北上广吸引力持续下降

  随着黑天鹅事件频发,大学生的求职不再疯狂追逐北上广,而将眼光放在有政策和潜力加持的新一线城市。调研发现,35%的 2023 应届生向往新一线城市工作,同比提升7%,其中西安意向提升5%;同时,一线城市中向往北京、上海、广州就业的学生占比分别降低4%、6%、1%,仅有深圳意向度微升。

校招数字化加强:2023年春招83%的企业校招线上化

图:来源《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校招精细化加强,垂直校招渠道最有效,约 8 成企业和学生应用新媒体校招

  过去,传统的招聘门户网站占据校招渠道半边江山。如今,从企业和学生侧的调研可明显看出,垂直校招平台的传播性和有效性均显著高于综合招聘渠道,在 2022 年秋招中,19%的企业认为垂直校招平台为校招最有效渠道,排名校招有效渠道第 一位。

  另外,牛客还发现不管是企业侧还是学生侧使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校招非常广泛,不用新媒体渠道校招的企业仅有14%,学生也只有13%,因此,应用新媒体渠道校招的广泛性也削弱了传统招聘网站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随着市场开放,高校毕业生持续飙升及万众创业,校园招聘市场不断扩张,衍生出更加精细化的需求。牛客调研发现,校招信息获取渠道、最信任渠道、最有效渠道均不同,因此,不管是学生侧还是企业侧都可根据目标选择适合的渠道进行更有效的校招布局。

  校招数字化加强, 2023 年春招83%的企业使用线上化校招

  疫情加速了校招数字化进程,调研发现, 2023 年春招约48%的企业选择纯线上校招,35%的企业选择线上+线下校招,仅有17%的企业选择线下校招。

  伴随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未来校招的数字化应用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企业可利用海量数据和数字技术,提升数据应用效果,反哺招聘决策,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2023 年春招呈现积极信号,预计岗位量和预算增长大于缩减

  据调研, 2023 年春招计划扩招的企业占比35%,且扩大校招投入的企业也占比22%,远大于校招岗位和预算缩减占比,因此,大家可以对市场和企业保持信心,耐心寻找下一匹黑马。

校招数字化加强:2023年春招83%的企业校招线上化

图:来源《 2022 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最后,校园招聘是一个系统工程,牛客将致力于陪伴校园招聘全生命周期,从人才侧陪伴优质人才成长到学生就业规划、求职辅导、简历投递、职业进阶等,从企业侧赋能简历开源、人才筛选、人才培养、雇主品牌、人才战略等,并持续联动企业、高校、学生、政府、协会、媒体一起将校园招聘的舞台做大,让青年就业更稳,企业校招更佳!

来源:站长之家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重庆高新区积极构建数字教育应用新生态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07-22
    数字化是创新教育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重庆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标准数...
  • 笔尖融智慧,数据促评价!青松小学基于青鹿智慧纸笔开展精准教学
    教育装备采购网07-19
    近年来,青松小学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基于昆都仑区“互联网+教育”二期项目,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应用新模式。本学期,学校引入智慧纸笔系统,依托“AI+大数据”分析指导的学教一体...
  • 舟山市普陀区以数字化应用赋能教育
    舟山市教育局07-18
    建成“学在普陀”,贯通教育服务。“学在普陀”平台通过与教育魔方应用中枢、组织中枢对接,实现与“学在浙江”的应用和数据贯通,开发“空间共享”“灵瞳访客”两项区域个性化应用,接入“智在...
  • 华中农业大学加快推进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
    教育部07-15
    华中农业大学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资源、教学场景、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创新,助推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努力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丰富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特色,分类建设虚...
  • 精准分析学情!智慧纸笔助力以学定教
    教育装备采购网07-12
    大家好,今天带来的是青鹿智慧纸笔应用课例——《数图形的学问》的介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方面: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概念,掌握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提...
  • 2024年6月学校录播采购需求放缓 基础教育领域份额领先
    教育装备采购网07-12
    当前用于学校的智能录播系统包括音视频采集系统、自动跟踪系统、自动导播系统、课程录制系统、网络直播系统等,通过各子系统协同工作,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录制、直播、点播、智能导播等功能...
  • 2024年6月学校智慧教室采购需求缩减 高教份额领先
    教育装备采购网07-12
    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的智慧教室目前应用于各教育阶段的学校,智慧教室在校园的使用有助于教育的智能化、优质公平发展。根据教育装备采购网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采集信息显示,2024年6月学校智慧教室采...
  • 河南省教育厅举办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
    河南省教育厅07-08
    7月3日下午,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教育大讲堂——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任于俊清作专题讲座。会议由河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