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张斌利校长之约,为他的新作《让孩子一生快乐奔跑——成长型思维校园实践》撰写序言,虽然多系一些感想之类的浅近之言,也还是言出由衷,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让孩子一生快乐奔跑》,漓江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非常欣赏“让孩子一生快乐奔跑”这个书名,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生”奔跑,而非一时奔跑或一段时间奔跑。真正成功者,并不一定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最好一生奔跑,而且张斌利校长在研究中发现,成长型思维品质的培养,最好从小学甚至更小的年龄开始,因为具备了这种品质的人,就可以真正实现一生奔跑的愿望,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张斌利校长在“奔跑”之前,还加了一个修饰语“快乐”,这是极有见地的。如果奔跑的时候一直处于痛苦之中,身心就会受到伤害,寿命也会因此缩短。即使学习时间长,效率多低下,效果也不会好。所以,张斌利校长对学生负担之重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很多时候,并非学生学习时间长与获取知识多就负担重,如果爱学了,不但不会形成负担,反而会乐此不疲,大有收获。有了“快乐”,不仅会大大提升奔跑的速度,也会让奔跑时的心里洋溢着幸福和欢快。
但是,快乐说起来容易,做到却绝不简单。要真正做到一生快乐奔跑,还需要精神的升华、生命的修炼。如何升华与修炼,张斌利校长给出了答案。
张斌利校长荣获《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绝对是实至名归。他一生的成长史,都与读书有着不解之缘。张斌利校长认为,读书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真正经典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包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千古不朽的人物,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却百折不挠,最后终于走向辉煌的成功殿堂。看来,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并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没有奋斗,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有了这种思维,就有可能奋斗一生,从一个成功的殿堂再跃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成功殿堂。张斌利校长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所结之果。
张斌利校长(右)与本文作者陶继新先生(左)
在《让孩子一生快乐奔跑——成长型思维校园实践》一书中,张斌利校长将《论语》中的成长型思维元素提取出来,同时,他又阅读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等当今世界上一流的成长型思维方面的大量经典之作,并且内化于心,讲述于人,让人听来怦然心动,且引领他们付诸行动,并在实践的园地里开出了绚丽之花。张斌利校长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发展者,而且希望并引领人们向前发展,从而让老师们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而学生甚至家长们,则成了直接的受益者。
这本书中不仅讲到了成长型思维的关键性的理念,还在实践的叙说中,自然而然地将其嵌入其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了悟成长型思维的内涵。张斌利校长的智慧还在于,他不只是将成长型思维作为一种教育理论,还将其升华成一种学校文化。很多成长型思维的经典语句,就张贴在校园随处可见的墙壁上,让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学而时习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书还收录了大量张斌利校长与学生以及家长的对话,让人感到孩子们在成长型思维的熏陶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很惊叹于张斌利校长用那么多的时间、篇幅与文字对话,这不知要消耗去他多少精力,可是,他“不厌其烦”又乐此不疲。这需要的不只是耐心,更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是其心灵所系,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命根。
当然,还不止于对话,他的智慧是多元的。比如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分年级开展“失败周”活动,讲“名人失败的故事”、开“美丽的错误”班会、观看“从失败中崛起”的电影、分享“没有失败,只有反馈”的感悟等。还有大型考试后的“失败周”活动中,黑板上常见的标语是“美丽的失败”“找足找齐成长点”等,折射出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义。因为有的人失败了,一蹶不振,非但不可能成功,反而更加失败。只有不管遭遇多大的失败,也绝不放弃者,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过而不改,还是自我修正,则会产生两个走向。为此,张校长设计了“学生错误自主修正表”。学生有了面对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有了这种知错主动改的品质,心理的健康也就不求自得了。
为此,张斌利校长为师生们注入一种成长型思维的精神元素,并用“尚未”这个词语予以表达,堪称精彩绝妙。即使当下失败了,在本质意义上并不是失败,而是在走向成功之路上的一次跌倒,爬起来,继续奔向前方,因为成功的女神就在前方招手,现在一时的失败,只是“尚未”到达的状态而已。任何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秀者,当下一时的失败,只是处于“尚未”状态中,有了这种认识,即使失败,也会认为这只是走向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失误而已。
人的一生,肯定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得与失,而有了成长型思维之后,就会在成败、顺逆和得失之时,保持一种平和乃至愉悦的心境。以前,一些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每次考试之后,都会有一些学生因考试失利而失声痛哭甚至悲痛不已,现在具备成长型思维品质之后,即使考得很不理想,他们也依然笑着,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这只是一次失败,此时成功已经向自己招手,失败乃成功之母也。所以,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尚未”这个词语也会立即浮现在脑海里,旋即产生一种能量。在他们看来,困难与挫折,只是自己走向成功与未来的一种考验,甚至是生命的一种特殊恩赐,于是,不但不会沮丧,更不会裹足不前,而是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去迎接新的挑战,去领略成功的喜悦之美。
由此,学生不但具有这种屏蔽负面情绪的能力,而且具有了自控力,于是,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快乐的指数也大大提升。
这种成长型思维一旦定格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生成一种永久性的能量,不只是作用于当下,而且还向未来延伸,乃至终生受用。所以,不管在什么境况下,都是信心满满。不但自己洋溢出一种乐观而幸福的生命样态,还会在无形中向周围的人辐射,从而传递出一种积极的能量,甚至生成一种幸福的文化。
高中学校希望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当在情理之中。可是,有的学校管理者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却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张斌利校长并没有特别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学生的成绩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不但在2022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出乎人们想象的好成绩,就是在此后的招生时,不少原来对这所学校望而却步的学优生,也闻其名而纷纷前来报考,录取分数比往年大幅度提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虽未求之,却自然而来。这正像张斌利校长说的那样,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虽是成长型思维的一个必然结果,但它只是一个副产品。因为它赋予了孩子们一种终生优质的心理品质,而且还不时地向其未来的生命延伸,从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