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课后服务和“第三课堂”的综合实践功能,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课堂”聚焦教学质量。各地各校“第一课堂”立足课堂教学,禁止设立快慢班、重点班,实行均衡编班,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开展2022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展评活动,评选出优秀案例238项,参与学校4000余所,参与教师2万余名,持续提升全省义务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以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和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为载体,激发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力,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持续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全省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的培育与共享,推动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第二课堂”聚焦各取所长。各地各校“第二课堂”立足学生个性,提供多样化、差异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引导学校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积淀,凝练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和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和已有知识经验选择课后服务内容和方式。宝鸡千阳县燕伋小学“一校一案”开设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培养学生的艺体素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劳动能力,入选教育部“图解义务教育这十年”全国八个案例。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总数4908所,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357.8万人,学生覆盖率94.7%,其中每周5天均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337.2万人。
“第三课堂”聚焦家国情怀。各地各校“第三课堂”立足未来发展,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博物馆、文化场所和研学基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学生亲眼看、亲手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学、思、知、行相统一,达到全面发展、人人出彩、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全省共有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共174家,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地71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家,国情教育基地12家,国防科工基地13家,自然生态基地5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