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去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福建省宁德市教育局对外发布数据显示,“双减”实施一年多来,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缩,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由原来的129个压减至29个,绝大多数学生校外培训时长较“双减”前减少了50%以上,全市学科类培训收费在政府指导价标准出台后平均下降40%以上,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培训虚火大降温
“双减”工作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促进教育实现去功利化、回归公益化,去应试化、回归素质化,去焦虑化、回归理性化,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然而,“双减”前,有些培训机构将“学得多”等同于“学得好”,为“参加课外培训”画了一个“取得好成绩、获得好未来”的“大饼”,一段时期以来,“校、家、校外培训机构三点一线”是不少中小学生的常态,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减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去年起,宁德市全面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从严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着力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对全市原有审批的129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重新审核登记,转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86个,注销14个,剩余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9个,压减率达到77.52%。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合规率、从业人员合格率、材料合格率、资金监管率均为100%,全省并列第一,投诉及风险存量为零。
初显成效,得益于改革的决心。
2021年,该市成立了宁德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宁德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宁德市校外培训学科类鉴别专家委员会,探索开展校外培训服务类别评鉴工作,积极推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管理,牢牢牵住改革的“牛鼻子”。
随后,宁德市教育局牵头建立由市场监管、民政、人社、文旅、体育、消防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小组,打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组合拳”。
监督管理亮利刃
为应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日益复杂化的问题,宁德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主动作为、多元治理,形成了全流程管理机制。
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源头防范风险。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宁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收费标准》,各培训机构实行明码标价,阳光收费,接受社会监督,全市学科类培训收费在政府指导价标准出台后平均下降40%以上。
同时,该市教育局与银保监分局联合下发《宁德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规定(试行)通知》,提出了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等六个方面的13条具体措施。截至目前,全市115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建立风险保证金专户,缴纳专户资金667万元,监管平台现有机构均通过资金核验并开通支付,实现全流程管理,有效避免培训机构由于无钱可退等原因产生的“退费难”问题发生,全力以赴打赢校外培训源头治理“巩固战”。
“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办法是否在教学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聘任的教师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或者相关专业技能资格?”……
今年年初,宁德市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行动,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常态化的联合督导检查机制,紧盯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违规组织学科类培训等重点要求,严厉查处私教、小班制和“一对一”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推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宁德市教育局牵头多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先后开展了“点题整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暑期校外培训治理”“监管护苗”“培训材料和从业人员及艺考培训机构”等专项治理行动,累计开展联合督导检查18次,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88个,发出整改建议书17份,关停注销违规培训机构14个,限期整改机构61家,全市发现并处置“爆雷”校外培训机构8家和投诉举报校外培训机构4家,公开曝光了一批违规培训行为,形成震慑效应。
校外培训“新生态”
“要坚持用人标准,规范招用程序,不断提升培训服务质量。”近日,在某校外培训机构内,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对该机构负责人郑重地说,并督促该机构按要求向社会公示从业人员信息。
今年,宁德市积极落实宁德市校外培训机构“十严禁”行为,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截至2022年12月,累计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十批次,其中“白名单”246个,“黑名单”24个,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借助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与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宣传国家和福建省、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关政策精神和最新工作进展,印发了《宁德市2022年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工作方案》。各地通过发布提醒、致家长一封信、家访活动、公众号宣传、短视频、班级群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人观念,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