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阴工学院立足地方主动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构建校地企三元融合共育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打造“1+2”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持续探索校企共建、院所共建等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学校构建“1+2”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即研究生第一年在学校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第二和第三年在联合培养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开题、课题研究等。同时,积极推动合作单位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开设实践课程,共同编写精品教材,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构建“5个1”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研究生5项创新实践活动规范要求,每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成5项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多维创新素养培育,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开展“5个1”创新实践活动,推进学科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建立校地企三方协同合作机制,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与省内十一个县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全面推进高层次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学校主动发挥人才学科优势,以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依托,积极构建“理论+实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校地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