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形势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岛李沧区教体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万事有解”的思路,着力解决事关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推动“有学上”向“好上学”“上好学”转变。
建学校、优配置,夯实教学发展“奠基石”
数量质量两手抓,建造高标准新校。将学位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推进,建设学校幼儿园连年被列入区办实事,通过财政投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国企代建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2011年到 2021 年,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 52所,新增学位 45780个,新增学位数超过 2011 年之前全区学校学位的总和(44520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李沧教育”。2022 年有 2 所中学、4所小学投入使用,4所幼儿园即将开园,新增学位 10500 个,另有 22 所学校和幼儿园正在建设,学位不足的难题将切实得到缓解。新建学校高点定位、对标先进,配备报告厅、风雨操场、体育馆、游泳池、图书馆等公共活动空间,多媒体教室、心理教室、机器人智慧空间、沉浸式情景教室等个性化育人空间,高标准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
校长教师下苦功,锻造高水平队伍。一位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充分发挥校长教学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校长走进课堂并教授主要学科,为造就一批业务精湛、治校有方,具有创新能力和一定影响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校长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研教齐抓共管,优化教师梯队发展平台,丰富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倍增。目前,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从 2017 年的12 人增加到 62 人,其中齐鲁名师名校长 11 人,从人才引进到本土培养,实现了 5 倍增长。
载体管理齐发力,打造高品质食堂。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学校食堂建设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中小学标准化食堂覆盖率达100%,解决了 5 万余名师生在校就餐难题。强化食堂管理体系建设,护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落实食堂公示制度、校长陪餐制、师生同餐同标制、就餐满意度调查、邀请家长到校监督、设立监督电话等措施制度;创新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对学校食堂操作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建设学校食堂监管平台,实现对学校大宗食品采购全过程标准化、透明化、公开化监督管理,提升学校食堂的管理水平。
促合作、提质量,畅通优质教学“全路径”
内重合作、外重交流,趟出扩优提质新路子。在市内,加大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力度,与青岛二中合建院士港分校、与青岛市实验初中合办李沧分校,在办学管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深入合作,促进新建校高起点高质量发展。2022年成立 7 个教育集团,发挥区内优质学校带动作用,通过以一带多、以强带弱等形式创新合作模式和管理体制,补齐教育短板。学前教育通过“公办园+”、“优质园+”、片区“1+X”等联盟办园模式,促进幼有优育。在市外,强化与全国 23 个城市 125所学校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学习名校经验,通过线上、线下深层次交流探讨,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
规范指导、以赛促教,营造教学质量新氛围。2018 年开始实行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 年进阶为教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印发《关于李沧区中小学干部上课、听评课指导意见》,对干部教师上课、听评课提出明确要求,初中学校校长每学期听课最多达到 120 节。修订《李沧区中小学教学常规》,涵盖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和规范。自 2018 年开始每年举办区级教学节,借助全区、学区片、学校(幼儿园)三级联动活动平台,聚焦区域教学重点工作,校长、教研员、教师精力聚焦课堂,全区上下潜心教学,凝合教学改革力量,形成全区上下联动的教学改革氛围。
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力求素质教育新境界。大力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1 年李沧实验小学“励志教育” 德育创新案例入选全国优秀德育创新案例,是青岛义务教育段唯一入选案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十个一”开展特长生培养,在全区范围内普及合唱、跳绳、乒乓球、游泳等项目,助力学生多维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益。聘请李沧区校外思政,辅导员,依托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针对性、专业化指导,开展走近历史、走进敬老机构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探究、感悟体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协同、破难题,架起家校共育“连心桥”
订制个性课后课程,服务再升级。在课后服务中探索出 “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四步工作流程,保障了全区 58 所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 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各学校积极探索“1+X”服务模式,除提供看护、作业指导等基本服务外,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做好“一生一策”,加强与“十个一”的有效结合。各学校将作业管理纳入教研活动、课题研究中,确保作业控时控量,精选精编、分层多样。
加强指导宣讲力度,范围再扩大。在全区建立一支高水准的讲师团,由专家顾问指导,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专业引领的作用;在学校建立一支优秀班主任家庭教育团队,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探讨、指导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成立“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政策”、“家门口的好校长”等宣讲团,扩大影响力,积极推动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教育”格局。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100 余场,受益家长 10 万余人。
提升家校沟通效率,考核再细化。加强对家校沟通工作的督导考核,把家校沟通工作纳入学校办学目标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形成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三长见面会”、“校长直通车”、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提升全员教师家校沟通能力等活动,启动校级、中层、班主任三级联动,落实 3211(三带给、两带回、一台账、一回访)家访工作机制和重点任务,畅通沟通渠道,促进家校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