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坚持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工程,以抢占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高地为抓手,以“满天星”训练营为引领,构建面向全体学生、普惠共享、成长成材的校园足球人才发展沃土,推动形成校园足球工作新格局。
强化保障措施,构建校园足球体系“城阳样本”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率先出台《城阳区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以做实校园足球为重点,制定《学校足球工作三年发展规划》《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城阳区幼儿足球工作实施方案》《抢占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高地作战方案》等文件,对全区校园足球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建立政府主导,发改、教育、体育、财政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的校园足球工作体系,从加强校园足球保障体系建设、扩大校园足球人口、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制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全区校园足球改革和发展。
二是强化场地建设,夯实校园足球发展基础。城阳区着力建设群众身边、特别是学生身边的足球场地,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建设标准足球场、笼式足球场、体育公园等,形成“15分钟足球运动圈”。全区拥有标准足球场151片,平均每万人拥有2.6片,被誉为“中国足球桃花源”。坚持全区足球场地共建共享,社会足球场地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实现了从“四处找场地踢球”到“在家门口踢球”的跃升。
三是强化师资保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足球教练引进机制,改革足球教练聘用体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40名优秀退役运动员作为专业教练,到足球重点学校带队训练,有效提升了训练水平;与巴西桑托斯、青岛、海牛等职业俱乐部合作引进专业教练员和先进青训体系,全面提高精英队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将学校向区级以上训练部门输送足球运动员纳入绩效考核、中小学生运动会综合加分项;对输送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足球教师,给予政府层面的表彰和物质奖励;完善足球教师岗位评价,将课余指导学生训练和备赛,以及课后训练、课外活动、指导参赛等计入工作量,确保足球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调动了全区中小学和足球教师参与足球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实施扩面提质工程,打造全域共建“城阳模式”
一是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足球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有机部分,在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编写校园足球校本教材,颁布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把足球教学列入中小学校教育的必学内容,全区中小学校足球参与率达到100%,形成了“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特色、校校有赛事”的校园足球良好发展态势。全区公办幼儿园足球普及率达到100%,参与足球运动的幼儿近2万名。全区范围内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足球课,保证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让每个孩子都学习足球知识、培养足球兴趣、了解足球文化、掌握足球技能。截至目前,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5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8所,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健全竞赛联赛体系,提高校园足球人才培养质量。聚焦校园足球“教会、勤练、常赛”,强化竞赛激励作用,坚持以赛代训,建立“校长杯”比赛—街道校际联赛—“区长杯”比赛三级校园足球竞赛联动机制,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形成“班班比赛、校校参与、全区联赛”的足球竞赛格局。目前,足球特色学校都分梯队组建了不同年级的校队,分级开展校园足球甲级、乙级联赛,并实行升降级制度,达到“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的普及程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联赛般的竞赛氛围。
三是实施“足球人才成长”计划,提升校园足球特色水平。实施“足球立德树人”“竞技体育支撑”计划,完善优秀足球苗子的培养渠道,改革初中、高中足球升学体制,建立校园足球小精英培养—职业俱乐部梯队人才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有机衔接的培养方式,拓宽具有足球天赋的好苗子进入国家足球后备人才梯队、有关足球职业俱乐部或选派到国外著名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通过开展校园足球,一方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另一方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球品、人品,让学生学会用脑子踢球、踢高水平的球,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完善以体校为龙头、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级训练点为依托、以体育俱乐部为辅助的业余训练网络,抓好人才输送和项目布局,目前入选各级国家队总人数达40人。
四是发挥带动作用,助推校园足球发展。在抓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支援西藏战略部署中,利用城阳区优质足球训练资源,为西藏日喀则地区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训足球师资。2021年起,与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阳光助梦—足球少年教育专项基金”1000万元,每年开展足球夏令营活动。下一步,城阳区还将选派专业足球教练赴西藏对口学校开展带队指导、专题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相关学校的足球梯队建设,提高训练比赛水平。